“珊书记,来喝水。”10月27日,罗珊来到宜宾市兴文县麒麟苗族乡德应村,免费为规划区内的村民发放李子树苗,沿途村民要么主动打招呼,要么热情端茶递水。
今年4月21日,罗珊作为宜宾市政府办公室派驻徳应村的扶贫干部到徳应报到。7月17日,被任命为徳应村“第一书记”。村民们早已习惯喊他“珊书记”,而他也总是热情回应“大哥”、“嫂子”。罗珊与德应村的故事,就是从这些称呼开始。
一种考验“胖小伙是来干实事的”
10月27日,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到达麒麟苗族乡,见到罗珊时,他在整理资料。中午,罗珊匆匆刨完几口饭,便到村里组织发放500亩规划区的李子树苗。
发完树苗,罗珊与村支书艾泽培一起在村里走访,看见很多村民开始种植树苗,罗珊露出了笑容。艾泽培深有感触地说,看到德应村的变化,他是彻底改变了对罗珊的看法。
想起罗珊刚报到时,艾泽培心里直嘀咕“市里来的这个170多斤的小胖干部,吃得了苦么?”于是决定考验一番:“走,我们去走访村里的贫困户。”那天,他俩顶着烈日,从早上9点走到下午3点才吃上午饭,罗珊衣服湿透了,非常详细地记录各户情况。一天下来,艾泽培相信了:“胖小伙是来干实事的”。
一种精神发掘“笨鸟精神”凝聚人心
贫困户罗秀均的父亲6年前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重担压在母亲赵淑先肩上,初中刚毕业的罗秀均为了减轻负担,外出打工。一年后,罗秀均打电话给母亲,“妈,我想回来读书。”“你丢了那么久了,回来跟不跟得走哦?”“笨鸟先飞嘛,我比别人多努点力,肯定行!”2014年,这只“笨鸟”考上了内江师范学院。
走访中,罗珊被这个故事打动。“这不正是德应所需要的‘笨鸟精神\’吗?”罗珊让全村人学习“笨鸟精神”,还组织撰写村歌《我的德应,我的家乡》,提升凝聚力。
走访中,罗珊发现实施新的惠民政策中,部分村干部屡次推诿,平时和气的他动了真火,他在大会上严肃强调:“不要占着位置不干事,不想干的可以写申请,我们按程序批。”随后几个月里,罗珊陆续发展了3名后备人才,4名入党积极分子,激发了村干部的危机意识和工作热情。
一种算法算好小账大账是基本功
贫困户丁华录家有6口人,他于2008年患上骨髓炎,丧失劳动力,3个孩子都在读书。
罗珊在走访中了解到,丁华录的妻子罗万群为了让三个孩子上学,在泸州不分白天和晚上打3份工。如今,他为罗万群在县城联系了两份兼职的工作,既能照顾孩子,也能保证收入。罗珊为丁华录算了算账,病的问题,密切关注县上政策;补助其2万元用于改房;妻子罗万群到古宋务工,月收入3000元;家中一年养100只鸡,赚2000元;流转1亩地,每年分红1500元;按程序为丁华录办低保。一算下来,丁华录家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同样,全村64个贫困户,户户都有这样一本账。
小账会算,大账也不能马虎。村里计划投资35万元,按每米50元成本计算,可修7000米便民路。如果村民投工投劳,把路基铲平,每米可节省10元,就可多修2000米道路。在罗珊的带领下,30多名村民投工投劳,果然多修了2000米。
几个月来,德应村变化很大,新建了4.5米宽的水泥路3.7公里,打通了1米宽的连户路6200米,争取林区路5公里。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张勇
新闻推荐
消防人员下洞施救。12月21日14时29分,宜宾市兴文县政府专职消防队接到110指挥中心报警称:兴文县古宋镇星火村6组有一名中年男子,失足跌落在一个坑洞里。接到报警后,兴文县政府专职队立即出动...
文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文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