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波 覃世默
3月25日中午11时45分,下课铃声响起。宾阳县大桥镇大程小学四年级的李秀文和同学们循着饭香冲到了食堂,佛手瓜瘦肉、大白菜把她的饭盒堆得溜尖。她高兴地对记者说:“这学期的午餐顿顿有肉吃,每餐不重样,比家里的好吃,还免费!”
今年,宾阳纳入南宁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后,该县做足“3元钱文章”,从部门到人员上下联动,春季学期开学第一天起,全县353所义务教育公办学校顺利供餐,10.8万名学生吃上了营养午餐。
“团购”食材,学生吃上热饭菜
3月21日上午8时许,个体商户施孔燕驾着小货车驶进宾阳县中华镇中心学校,从车厢里卸下一箱红甜椒、几捆大白菜、一大袋新鲜猪肉。
“今天猪肉每公斤28元,白菜每公斤两元,甜椒每公斤3.2元,按每个学生3两米饭计算,一顿饭平均花费正好3元。”验收员吕逸宾老师飞快地按着计算器说。
鉴于全县乡镇多、地域广等实际情况,宾阳县营养午餐并非集中配送,而是由相邻的几所小学组成“团购”,向当地证照齐全的供应商进行公开招标。同时,参照南宁市《学校营养午餐配餐建议》,注重荤素搭配和营养均衡,遵循用多少定多少的原则,保证食品新鲜卫生。
走进该校崭新的厨房,只见储藏区、操作区、烹饪区被不锈钢门窗和防蚊纱窗层层隔断,消毒柜、蒸饭机、电冰箱、保温桶等设施一应俱全。“以前学校没有食堂,赶上春种秋收等农忙时节,不少家长没时间回家做午饭,通常早上熬好一大锅粥,孩子中午放学后就着冷粥剩菜胡乱填饱肚子。”该校常务副校长丁胜赟说,今年寒假期间,学校不仅建好了厨房,还配齐了所有厨房用具,“孩子们不花一分钱,中午就能吃上新鲜的热饭菜。”
据了解,在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之前,宾阳县绝大多数小学没有食堂。为此,该县投入资金1400多万元,新建改建食堂275所,并投入600多万元为318所小学购买了各类食堂设备。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全程监控,每顿午餐有据可查
3月25日下午放学后,大桥镇大程小学的厨房已擦洗得干干净净。操作间墙上挂着《食堂餐间紫外线灯消毒记录本》、《餐厨废弃物处理去向台账》、《贮存、食品加工、食品销售检查记录》等登记本。打开冰箱,6袋贴着日期标签的饭菜映入眼帘。“这是昨天和今天中午饭菜的留样,要冷藏保留48小时,确认学生没有不良反应后才能销毁。”校长杨平振说。食堂外墙的小黑板上,循例对每日食品采购信息、每周配餐菜谱及当天菜谱菜价进行了公示,具体到当天每种食品供货商的姓名电话、每个学生人均食用的饭菜价格,都能追根溯源,有迹可循。
“事关10万名孩子的吃饭问题,除了我们教育系统,财政、卫生、工商等部门都各司其职,为营养午餐的资金安全和食品安全提供保障。”宾阳县教育局副局长蒙焕彬介绍,为确保营养午餐安全可控,该县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管理措施,353所学校相关制度全部上墙。各校食堂建立完整的台账记录,确保公示数目清楚,该县财政部门定期核查;县食品药品监督所每天随机抽检,对营养午餐的采购、运输配送、卫生管理、食品加工操作、食品留样、学生就餐等方面全程监控,确保每个环节有据可查。
开学至今,该县未发生一起校园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现挪用营养改善补助资金的行为。
新闻推荐
大项目推动大发展 新机制开创新局面 ——宾阳县狠抓项目建设助推经济发展纪实
蒙焕章蒙鸿翔黄日强近年来,宾阳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打造民营经济强县,构建现代化商贸名城,建设宜居宜业中等城市”的发展定位,以项目建设为统揽,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掀起新一轮建设热潮,项目建设遍...
宾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宾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