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安屯刚刚修好的游泳池,已在五一开放
横县无臭无垃圾养猪场 本报通讯员杨芸 摄
■本报记者 黄呈开 文/图
马山县古零镇安善村是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发源地,受民歌的熏陶,这里民风淳朴,许多游客慕名前来观赏。而经过多年的村容村貌清洁整顿工作,更让安善村的环境整洁优美,给到此游玩的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日,记者在安善村下安屯了解到,这里不仅建起了自治区四星级农家乐、南宁市三星级农家乐,并配套了游泳池、羽毛球、气排球等运动场所,发展起了乡村休闲旅游业。
农家乐:游客多时日接待四五百人
4月28日,初夏的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安善村下安屯上。屯的四周是绿油油的庄稼、与山间青色的竹子相映成趣,配上下安屯错落有致的房子,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乡村风景画。在下安屯一个运动休闲场所里,村民们正在对各种游玩设施进行检查,以迎接五一假日游客们前来游玩。
记者看到,运动场周围的道路已经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有村民正在用油漆将排球场的场地界线标清楚,并把球网装上。
球场中间有一块道路指示牌,直指村中刚刚建起的游泳池——水立方。水立方占地近5亩,由下安屯村民黄建群出资近100万元建设。黄建群带着记者走向游泳池,边介绍情况,“五一假期全部免费”。黄建群说,除了游泳池,2008年他还出资在公路旁建了新景农家乐,该农家乐被自治区旅游部门评为四星级农家乐,每一年可带来近50万元的收入。
黄建群称,游客之所以上门,除了下安屯地处大明山旅游圈,距灵阳寺仅数千米之遥,游客们会慕壮族三声部民歌之名前来外,还得益于下安屯于2006年起,村民自发筹资硬化村中道路,投入27万元修建灯光球场,并于当年起就开始实施村容村貌整顿工作,将生产生活垃圾定点存放,定点销毁。
“村里干净了,休闲娱乐项目也有了,游客们来了也留住了,也会回头了。”黄建群坦言,周末及假期,他的农家乐每天接待20多桌游客,多的时候甚至是四五十桌,有四五百人。
保洁员:村民自觉存放生产生活垃圾
从游泳池出来,走在干净的村道上,不时见村民拿着或白色或黑色的塑料袋往球场方向走。“我们这是要把生活垃圾带到球场的垃圾桶集中。”下安屯48岁的村民温桂先说,他是村中的保洁员,此行除了将自家的生活垃圾放好,他还要将屯里数百名村民的生产、生活垃圾收集到一起进行处理。温桂先说,他当保洁员的收入虽然不高,但是能为村里做事,他觉得很值。
随后,温桂先将球场垃圾桶中的垃圾装到一辆三轮自行车上,运到1000米外村里的垃圾存放池。“明天早上镇上会有车来将垃圾运走。”温桂先说,村里的公共场地也是他清扫,公共道路则实施门前三包。他称,没有进行村容村貌整治之前,很多生产生活垃圾、家畜的粪便随地都是,这让进村观赏三声部民歌的游客非常不舒服,许多游客都提了出来,村民商议之后决定进行整治,村里才变得干净了起来,游客们也舒服不少,回头客更多了。
外地客:农家菜味道美乡村环境整洁
随后,黄建群建议到他的农家乐吃农家菜。“我们的食材都是土鸡、土鸭、土猪、河鱼,味道好。”黄建群称,农家乐的原料均来自当地村民的种养,养殖的时间均超过半年,村民均用谷物喂养,蔬菜都是农家肥种植,全是有机产品。在黄建群的新景农家乐里,已有数十名游客在餐厅里用餐。
“我们从大明山过来,到灵阳寺看了看,听说这里的农家菜蛮好,就来尝尝咯。”从上海前来南宁考察的李先生说,在回上海前他便到处走走看看。新景农家乐的菜味道鲜美,周围的景色也很美,没想到这里的乡村环境会这么好,他以后会介绍朋友来旅游。
正说着,今年25岁的温蓝青正好给农家乐供应鸭蛋。他告诉记者,自家生产的鸭蛋全部供应给村里的两家农家乐。
安善村村委会主任温桂金也告诉记者,自2008年以来,便有村民不断回到村里搞养殖,产品都是供应给村中的两家农家乐。两家农家乐中新景农家乐是自治区四星级农家乐,而龙泉山庄则是南宁市三星级农家乐,许多游客都是慕名而来。温桂金估算,安善村乡村旅游的产值已超过500万元,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
■乡村达人
猪舍铺上“床垫” 污染物“零排放”
本报讯(记者 何任朗通讯员杨芸)以前找猪场,跟着鼻子走,数十米外就能闻到猪场特有的味道。而如今在位于横县校椅镇木力村的横县润达畜牧有限公司的生态养猪场里,一头头生猪欢快地来回奔跑、拱食打滚。如果人们不走进养猪场内的猪圈,根本不知道这里是养猪的地方,因为在这家养猪场周围不仅闻不到那股刺鼻的臭味,连普通传统猪圈里脏兮兮的猪粪也看不到。
养猪场没臭味,看不到猪的排泄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4月28日,记者来到横县润达畜牧有限公司探个究竟,发现在生态养猪场里养猪不臭,垃圾也没有的奥秘都在猪舍铺的“床垫”上。养殖场场长韦德超告诉记者,公司引进的是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生猪在用秸秆、锯末铺垫的发酵床上吃喝拉撒睡,排出的粪便与发酵床内的微生物菌类融合后自然分解,零排放无污染,整个猪舍内看起来干净整洁。现在,工作人员只需隔段时间对发酵床进行整理,为垫料“翻翻身”,以便发酵菌能更及时地分解生猪的排泄物。
韦德超养猪多年,猪舍的脏、乱、臭一直困扰着他,现今这个大难题不但有效破解,还形成了全新的生态循环链,可谓一举多得。横县校椅镇素有 “甜玉米之乡”的美名。农民采摘玉米后剩下的秸秆用来做养猪场里的发酵床,发酵过的垫料清出猪舍后,又能“摇身一变”,成为高品质的有机肥,投入果蔬种植。在养殖场旁边,数十个果蔬大棚一字排开,肉芥菜、灯笼椒等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在即。
生态养猪,有机种植,打造绿色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据了解,自2011年起,校椅镇木力村因地制宜实行土地流转,积极引进横县润达畜牧有限公司,使其流转的400多亩土地得到了集中管理,形成了一个集饲料加工、畜牧养殖、无公害果蔬种植为一体的生产基地。
截至目前,横县润达畜牧有限公司的生态环保养殖场已完成投资760万多元,无公害果蔬基地完成投资440万元,现代生态农业产业链基本成型。养猪产业得到发展的同时,农村的清洁卫生不仅不被破坏,反而更加卫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林灵实习生梁岑游民歌湖、打野战等活动,不但大部分在农村生活的留守儿童没见识过,对于很多农民工父母来说,也是个稀罕事。本次小候鸟幸福计划活动为了让农民工家庭更好的欢聚,不仅邀请了孩...
马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马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