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秀村以信息化支撑促进平安建设。朱新韬摄
去年,南宁市各级综治部门牢固树立“首位”意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平安南宁的重大部署,以创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市为目标,以“人人积小安,共创大平安”为载体,着力在制度、机制、能力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平安南宁建设,努力为广大市民创造平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实现了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
上下齐心 全面推进平安建设
2013年,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余远辉就南宁市的平安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市长周红波亲自参加平安南宁建设工作会议作动员部署;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育兆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以“人人积小安,共建大平安”和“政法七大工程”为载体的平安南宁创建工作思路,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平安文化推动平安建设的具体部署。
为此,各级政法综治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余远辉就平安南宁建设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平安也是硬道理”的理念,把加强平安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摆上议事日程,理思路抓重点,求实效保稳定,认真抓好了基层基础建设、严打整治、治安防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管理创新等重点工作,主动出击,克难攻艰,解决了一大批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
市委、市政府成立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育兆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县(区)也相应成立平安建设组织机构,展开平安建设日常工作,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办)、村(社区)四级综治组织,配齐配强了综治办主任、副主任,确保平安建设有人抓、有人管,有力地推动平安建设长期、有序地开展。
同时,市、县(区)财政在可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开源节流筹资金,为政法综治部门解决了技术装备、办公场所和培训骨干的经费,为平安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经费保障。良庆区党委、政府给予平安创建工作一系列优惠政策,做到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物给物,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使该城区的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有了历史性的突破。
2013年,南宁市群众安全感从第一季度的78.03%上升到第二季度的78.19%、第三季度的81.36%、第四季度的81.73%。首府群众安全感实现稳步提升,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的充分肯定。
关注民生 改善民生聚合力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只有把民生改善好了,才能有效聚力保平安促发展。为此,各级综治部门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平安建设与民生工作有机融合。
市平安办修改和完善了平安校园、平安宾(旅)馆、平安景区(点)、平安市场、平安医院、平安企业、平安乡镇(街道办)等15个考评体系,并根据各行各业的实际情况,在每一个实施方案出台前,专门组织人员多次深入创建单位开展调研,走访创建范围的各类对象,详细了解基层所盼、所想,力求创建方案最大地面向基层、服务百姓、关注民生,以各行各业的小平安目标构建全市的大平安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南宁市按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采取“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典型引路,全面铺开”的做法,从一个村落、一个社区、一个单位的“小安”抓起,稳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
针对群众反映社会治安混乱地区,全年共排查发现社会治安重点地区81个,排查率达100%;已经整治好的治安重点地区76个,整治达标率达94%;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一盗”侵财类案件同比下降16.22%。打黑除恶取得成效,全年共立刑事案件34424起,同比下降24.12%;逮捕6106人,同比上升13.12%;刑事拘留7327,同比上升9.8%。“法律援助工程”深入开展,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599件,同比增长32%,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
另外,“预防青少年犯罪工程”效果显著,累计开展一对一服务526人次,各类面询、电话咨询、回访、QQ客服等服务人数达2万多人次,使闲散和不良青少年得到有效的帮扶和教育。基层治安防控网完善,全市视频监控探头由2009年的3万个增加到目前的13万个,继续推进“一村(区)一警”警务机制改革,完善社区警务室、网上警务室硬件及相应机制建设,群防群治队伍不断壮大;实施“社会禁毒工程”取得突破,成功破获公安部“2013-41”目标专案,捣毁武装跨国制毒贩毒贩枪团伙1个。
文化创安 丰富平安建设内涵
借文化之魂,筑平安之基。各级综治部门以平安文化为切入点,积极倡导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承接、与时代精神相统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南宁市平安文化体系,促进了广大市民平安意识的培育、平安理念的确立、平安知识的普及、平安行为的养成,达到了文化创安、文化兴安、文化助安的目的。
市委政法委专门召开“平安文化建设文化界、新闻界专家座谈会”,对平安文化的内涵外延、形式内容、意义作用等进行深入研讨,在此基础上出台《南宁市平安文化建设方案》,对平安文化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并采取“市里拨一点、县(区)拿一点、村里筹一点”的办法,建设和完善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基本达到村、社区有球场、读书室、文娱活动室等
同时,抓好文化活动队伍建设。各乡镇(街道办)结合自身实际,成立篮球队、气排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山歌队、文艺演出队等,仅青秀区长塘镇就有“东升文艺宣传队”“芭蕉香火龙队”“黑衣壮山歌队”等宣传队21支。各县(区)还结合自身实际举行形式多样的平安文化活动,如宾阳县的“炮龙节”、马山县的“美食文化节”、青秀区的“军山庙会”和“菩萨出游”丰收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南宁市的平安建设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气象。
大力倡导见义勇为行为。2013年,在第十届“昆仑奖”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司机评奖活动中,南宁市再度荣获(连续四次)“全国十大见义勇为英雄司机”评选活动城市奖。同时,还被评为“昆仑奖”全国十大见义勇为英雄司机评选十周年纪念表彰活动优秀城市,全国仅有8个城市获此殊荣。广西万里出租汽车有限公司驾驶员黄世国、南宁市中鹿出租汽车有限公司驾驶员田爱民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司机”。
另外,各级综治部门注重加强综治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各类专题培训,着力提高综治干部个人素质和能力,为平安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全年共举办综治干部培训班36期,参加培训各级综治干部5223人。各县(区)、开发区综治干部工作能力明显提升,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同时,努力强化激励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倡导谁为南宁平安建设作贡献,就表彰谁、提拔谁;谁给南宁平安建设抹黑,就批评谁、处理谁,打破了平安工作干好干坏无所谓的传统,真正让能力强、有成绩的综治干部吃香。奖惩分明,极大地调动了综治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
策划:市委政法委
组稿:市委政法委宣传科
材料提供:南宁市平安办
审定:玉 莹 阎小平 农绍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子贤)6月6日,记者走访古零镇街道、杨圩村杨六屯、新杨村韦罗屯发现,曾被媒体曝光过的垃圾乱扔和垃圾处理不及时等问题已经得到整改。据悉,为了更好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马山县组织人大...
马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马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