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宁讯(记者/杨波通讯员/穆洋)为适应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广东、广西两省区海事、船检部门的协调与沟通,10月24日上午,广东海事局、广西海事局和广西船舶检验局签订了《广东广西西江航运干线海事管理业务协作协议》。两地三方将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和特色,共享信息管理、促进业务交流、统一工作做法、形成执法合力,共同打造安全、畅通、高效、清洁的西江黄金水道。
据广西海事局局长李国凯介绍,一直以来,两广海事及船检部门在西江水域的安全管理上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如对长洲水利枢纽船闸的通航管理、开展西江水域船舶的专项检查、大船小证专项整治等,通过齐抓共管,有效地促进了西江水域船舶的安全航行。2008年,西江水域船舶流量达20多万艘次,货物吞吐量达7000多万吨。随着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推进,西江航运出现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给两广经济带来了活力的同时,也对海事部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协作协议确定了定期会议制度和专题工作组制度,各方共同研究解决制约海事发展和影响水上安全的重点、难点问题,将有助于促进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根据协议,两地三方将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实现海事、船检业务数据信息共享;建立学习研讨机制,互派业务人员学习交流,联合开展业务培训,联合开展管理热点、重点及难点问题的研讨和课题研究;建立黑白名单互信机制,对非本单位辖区的诚信公司、诚信船舶给予优惠待遇,对重点跟踪公司、重点跟踪船舶实施严格监管;建立西江流域海事统一执法行动机制,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和联合检查行动;建立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互助机制,在不增加船公司负担的前提下交叉调派审核员,在收到船舶审核委托时予以优先安排;建立共同应对广西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船舶滞航事件的联动协调机制;建立水工评审专家库,互相邀请参加西江流域大型水上水下施工项目的评审;联合开发建立珠江水系统考题库,开展珠江水系无纸化统考;统一有关做法,如船舶证书的填写、内河安检标准、船员转籍要求、海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幅度等。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自治区发改委、卫生厅、民政厅等单位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政治任务,结合实际,精心组织,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