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新闻 武鸣新闻 隆安新闻 马山新闻 上林新闻 宾阳新闻 横县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南宁市 > 南宁新闻 > 正文

批评的价值

来源:广西日报 2009-10-13 23:32   https://www.yybnet.net/

□辛望南

近年文学批评颇为清冷、寂寞,消费文化放逐了它,它也似乎在自我放逐。这放逐不像上世纪90年代话语转型期间批评的失语,而是价值多元下的“六神无主”,文艺多元下的无所适从。这和传媒发达、话语多元有关。在一个消费文化风行的时代,批评的话语权力被剥夺,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和神圣,人们似乎不再需要批评言说当下的文艺作品和文艺现象,批评也似乎没有了言说的热情。批评从山顶上跌落下来,碎成涓涓细流。在这种状况下黄祖松的一本《文化思闻》到我手边,我觉得颇为可贵。

文学批评的分流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是正常的,必然的。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蒂博代在上世纪30年代就注意到批评的分流。在《六说文学批评》中他分析了批评的生态分布,将批评分为大众的批评、专家的批评和大师的批评。大众的批评在沙龙里,在公众间,是口头的批评。人们看了文艺作品就要发表感想,谈论是非,于是构成大众的批评。专家的批评是记者、编辑、文艺机构专职人员的媒体批评,也包括大学教授、研究人员的学院批评。大师的批评是指著名作家、艺术家的批评,他们深谙艺术创作的规律,深知艺术作品的得失,发言虽不全面周到,却往往一针见血、入木三分。随着大众传媒的发达,消费文化的风行,蒂博代的批评生态分析似乎又有所变化:大众的批评还在大众中流行,但它不见诸文字,不左右文艺创作,只是文艺批评的社会心理基础。大师的批评日益减少,作家艺术家在众声喧哗的时代也不愿意再发言。专家的批评空前壮大,但也产生明显的分流,形成媒体的批评和学院的批评。上世纪90年代以后大众传媒迅速膨胀,它以无所不及的力量挤占文学批评的空间。文化娱乐版成为媒体联系读者、扩大地盘的桥梁,它们介绍乃至炒作文艺作品,曝光乃至渲染花边新闻,一些拍摄花絮、演员绯闻之类的东西整版整版地涌现。这样一些记者、编辑的批评和大众批评合流,推动着社会欣赏趣味。这样的媒体批评以它的时效性、娱乐性、通俗性为特点,当然也显示了它的肤浅性、平庸性乃至庸俗性,而成为文化快餐。文学批评的思想启示、学术品格、创作引导、倾向发现等作用在这样的媒体批评中丧失殆尽。专家批评的责任转到学院派,学院批评也因分流而尖端化。学院派批评有系统的知识,有深厚的历史感,因而有它的深刻性、独到性,但学院派批评也因分流而追求思想新颖、理论奇特、方法更新,忽视了对当前文艺创作和文艺现象的关注,甚至是有意疏离。学院派批评因缺乏敏锐的艺术感受、带有沉闷的学究气,越来越小众化。在这样的批评生态环境里,人们不得不期待一种关注文艺现实、思考文艺现象、感受文艺倾向、分析创作得失的文学批评。黄祖松的《文化思闻》就是这样一种批评。

黄祖松身在报社,但他不搞媒体批评的娱乐新闻,大学中文系的系统教育使他坚守文学的精神价值和社会功能;媒体的前沿位置,又使他关注广西文艺发展的现实,领会党和政府的文艺政策和文化决策。这就使他的文章兼有专家批评的价值选择,又有媒体批评的时效特点。

作为报人,他深知传媒在消费社会里流于文化消费的弊端,写了长文《文艺问题及其传播》,考察了文艺新闻、文艺评论、文学创作、电影电视迎合大众趣味乃至媚俗的倾向,表现了他批评的问题意识,也表明了他严肃的文艺副刊和文艺批评立场。但是他又不僵化,为文艺的大众化、市场化出谋划策,写了《文化广西  产业突破》,结合广西的特点,提出文化开发的思路,“如广西的民歌、民族风情、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节庆、会展等,可以列入培育产业的重点”,这既是满足大众文化的需求,又是繁荣广西文化的突破口。他主张《事业产业双比翼》,对于广西近年文学艺术事业产业相互推动所取得的成就予以总结,既提升发展文化产业的信心,又明确艺术创作的方向。促进文艺发展,是批评的重要功能,在这方面,黄祖松的文章,既表明了他的责任意识,又表明了他的概括能力。这是批评价值的重要体现。

作为报人,他深知自己批评的前哨位置,对党和政府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思想和重大举措,他通过自己的批评加以体现。诸如民歌文化的发扬、文艺政策的宣传,黄祖松都做了自己的解读。不要简单以为这是批评对政治的依附。首先,正确的、推动文化发展的依附是需要的;其次,这种依附是出于批评家的内心要求和正确理解。一声《爱唱歌的民族不老》,喊出了作者也是广西各民族的激情;一声《乘着歌声的翅膀》,显示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活力。关注当前的文艺事业,推动当地的文艺发展,这是报刊批评的责任。正是在这一点上,它和学院批评划出了不同的领域。这是无可厚非的,也是批评价值的重要体现。

作为报人,无疑要配合党和政府的决策,推动文艺事业发展;作为批评,又要体现批评家的见识和思想。黄祖松的批评在这方面找到了它们的契合点。“刘三姐”诞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广西的文化精品并不多,但黄祖松把《刘三姐》作为“广西形象”的体现加以褒扬,是颇有胆识的。它既提升了民族精神,又激励了艺术创作,实践证明它的效果是好的。又如《呼唤“广西精神”》《广西文坛的团队精神》《文化广西呼唤“领军人物”》,敏锐感知广西文艺现状,褒扬当褒扬,问题归问题,批评家的敏锐感知和介入精神,在这里体现出来。这是从宏观上讲。从微观上讲,黄祖松的评论也有不少自己的发现,如《“剑气”归兮》《“卖点”是价值》《聊聊无聊》,或新意张扬,或反义新说,以自己的独到见解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体现了批评家必备的素质。

《文化思闻》是媒体的批评。它关注当代文艺现实,思考当地文艺发展,配合党和政府的文艺工作,在这些方面显示了媒体批评的优势,也发挥了文艺批评的作用。《文化思闻》又不是媒体批评。它避免了媒体批评追踪娱乐新闻、制造阅读热点的弊病,坚守着批评的庄严职责。在当代批评分流的文化语境下,我们很久不见这种既有思想性、现实性,又有时效性、当代性的批评了,它将传统批评的神圣职责与现代传媒的优势结合起来,探索一条介于媒体批评与专家批评之间的新路,体现着批评的价值。黄祖松的这种探求弥足珍贵。

(作者系山东青岛大学教授)

新闻推荐

下午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首席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

10月17日下午,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首席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行,中国移动广西公司连续四次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首席战略合作伙伴。自治区主席马飚,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批评的价值)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