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喜琳
这是一种让人胆战心惊的疾病。这种被喻为“不死的癌症”的疾病带给病人和亲属的痛苦超出人们的想象。它的名字叫帕金森,又称震颤性麻痹。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种陌生的病。专家指出,帕金森病早期识别很重要,手抖不是帕金森病的唯一症状,手脚迟缓、动作慢才是帕金森病人的“通病”。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和关注这种特殊的疾病。
手脚迟缓演变成全身僵硬
帕金森病魔的到来毫无征兆。2010年,家住我区某县的吴老伯感觉手脚迟缓,握笔写字及持筷夹物较困难,系纽扣等手指精细活动欠灵活的现象。当时他并没有当回事,以为只是“年纪稍大的人都有这些毛病”。后来,这种震颤越来越频繁,已经影响到他的生活。两年前出现走路右足拖地,动作缓慢,重心不稳,经常摔跤,无法进行体力劳动。两年了,钱花了不少,但震颤症状越来越严重,吴老伯的身体右侧整个儿开始颤抖,无法控制的颤抖就像难以遏制的洪水,冲垮了忍耐的极限。他什么事情也做不了,每天被病魔反复折腾着,吴老伯用“生不如死”来形容当时的情景。他的全身都开始震颤,任何姿势都不能保持十分钟,一过十分钟,站着脚就痛,坐着臀部就痛,躺着后背就痛。因为自己使不上劲,睡觉时要靠别人才能翻身,否则就痛得难以忍受。除了全身不便之外,吴老伯脸部肌肉也逐渐麻木僵硬,活像一个“面具脸”。最后,在南宁三○三医院生物诊断与治疗中心接受细胞移植后,目前终于恢复了健康,生活自理基本没问题。
发病初期容易被忽视
有数据表明,中国目前已有170万的帕金森患者,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患有帕金森病,帕金森已成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杀手”。而目前,帕金森患者正趋于年轻化,“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占据总人数的10%,发病现状不容乐观,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老年患者没有及时就诊。“特别是农村患者并未重视因此没有就诊。”在采访南宁三○三医院生物诊断与治疗中心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症专家彭青云教授时,他无奈地说,以该院为例,人们普遍对心脑血管疾病较为重视,对于帕金森疾病却知之甚少。
而与彭青云有相同看法的还有广西中医药大学一附院脑病科一病区主任刘泰,他指出,帕金森病初发病的3~5年内,药物治疗效果明显。病情一旦拖延过久,药物治疗效果明显递减,因此这种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特别重要。事实上,75%的帕金森病患者都将一些早期症状混同为身体机能的正常衰老,结果延误了治疗时机。
除了容易忽视之外,帕金森又是一种很“狡猾”的疾病,刚开始来的时候无声无息,可后来症状却多样化起来,在一些偏远地区,就诊者常被误诊为中风、骨关节病等。不少病人起初并不知道是帕金森的症状而辗转就医。
出现“搓丸子”手势和“面具脸”应小心
既然帕金森病如此可怕,那么帕金森怎么发生的呢?怎么早期发现帕金森患者呢?专家表示,该病与年龄老化、遗传、环境毒素(工农业污染、室内装修污染、手机、电脑辐射可能致病)的接触等综合因素有关。广西医科大一附院神经内科主任秦超指出,其特点是以拇指和食指为主,表现为手指像是在搓丸子或数钞票一样的运动,然后扩展到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下颌、口唇、舌和头部的震颤通常最后出现。震颤在安静和休息时明显,活动时减轻或停止。
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帕金森病患者都会出现手脚抖动的症状,有些患者早期可出现手抖之外的其他症状。秦超说,例如,手脚开始变得僵硬,翻身、起床、行走、转弯等动作缓慢。患者的平衡能力越来越差,走路时身体容易向前冲,步伐小,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止,容易跌倒。系鞋带、扣扣子等动作显得很困难,字也越写越小。除此之外,还会出现“面具脸”,面部表情减少,给人一种反应迟钝的感觉。到了疾病晚期,患者往往不能独立行走,甚至卧床不起。专家呼吁,帕金森病的治疗不能仅依靠医务人员,而是家庭和全社会应该一起携起手来,给帕金森病患者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新闻推荐
查走私商品店铺又端掉4个仓库 工商公安查一涉嫌走私商品店铺,接举报又查获案值超百万元涉假洋奶粉红酒
查获涉假红酒印刷模板▲一箱箱洋奶粉堆满房间■本报记者梁成龙/文宋延康/图通讯员陈桂恩昨日,根据群众举报,南宁市青秀区工商局、青秀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在广园路幸福家园小区发现一家销售涉嫌走私商...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