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涌泉 本报实习生 蒋琳芸
来自印尼的广西医科大学留学生陈育美在广西留学8年,曾7次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
陈育美从2006年至2010年作为普通观众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博览会上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介绍、琳琅满目的商品、丰富多彩的异国民族服饰和文化艺术的展示,让她大开眼界。2011年至2012年的博览会,陈育美担任了印尼一家家具公司的翻译。“在博览会上,我见到许多不同国家的人,与人交际的中文水平日益提高,我变得更加自信了。在担任翻译的过程中,我也要学习如何推销产品,学到了很多生意上的知识。”2010年,陈育美全班20多位来自东南亚、非洲国家的留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参观博览会。“博览会是一个交流的盛会,就像每年一次的国际嘉年华,不能错过!”陈育美说,她的同学们都有这样的感受。
陈育美说,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带动了广西的开放和发展,广西越来越开放包容。她说,自己初来广西时说印尼语,人们听了会感到奇怪,有种“外国人”的感觉。而现在随着博览会的开放辐射力度增大,外国留学生在南宁不断增多,广西人民的见识和视野日渐开阔,对东盟国家的经济、文化、习俗都有较多的了解,而广西也因博览会在东南亚名气与日俱增。陈育美说:“刚来广西留学,家乡的人都不知道广西在哪里。随着越来越多的印尼领导人和企业家参加博览会,现在一提起广西,他们都会竖起大拇指!”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黄信实习生/吴可迪)8月30日,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中国-东盟私营部门投资合作研讨会在南宁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大湄公河次区域工商论坛主办,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