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木兰
对于55岁的黄焱而言,她的人生轨迹很简单:前半辈子,从老家武鸣里建努力往南宁市区走,想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但从南宁某事业单位退休后,她却义无反顾地又回到了老家所在的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活。除了叶落归根的想法外,最主要的是,她渐渐发现,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她的家乡越来越美,生活、教育条件也越来越好。
8月27日下午,黄焱牵着5岁外孙女的小手,慢悠悠从幼儿园走回家。在不少地方的孩子还面临“上学难”、“上学贵”的困境时,经开区内符合条件的孩子可享受学前三年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三年教育共15年的免费教育!每天,她接送外孙女时,听着孩子叽里呱啦地讲又学到了新知识,认识了新朋友,一老一小都很高兴。
广西-东盟经开区前身是华侨农场,黄焱的邻居有越南归侨、印尼归侨,大家相处甚欢。上世纪末,不少归侨子女成年后,出国投奔国外亲戚。但这几年,黄焱惊讶地发现,不少十几年、几十年没见的老邻居又回来了。对外,他们大多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签约了项目,以生意人身份回国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工作岗位;对内,他们仍然是老邻居的“大小子”、“二姑娘”,身份不变,乡音未改,全家团圆幸福美满。
最近几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把美食节放在武鸣举办,众多南宁老饕甚至外地、外省食客都慕名而去。每次,黄焱也要去转转,既可大快朵颐,还能偶遇南宁的老友。“我会带他们参观游览,看看武鸣的新变化。”黄焱很是自豪,“博览会让我身边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黄信实习生/吴可迪)8月30日,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中国-东盟私营部门投资合作研讨会在南宁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大湄公河次区域工商论坛主办,广西...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