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田艳 实习生韦增乐)11月21日下午,全区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我区将利用3年时间对区内珍贵的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摸底,珍贵艺术品、古人类化石、重要文献资料等均在普查范围内。市委常委、副市长田文东出席南宁分会场会议,并对南宁市普查工作进行部署。
会上透露,本次普查的文物包括:1949年以前,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历史上各时代重要文献资料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由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登记的1949年后的藏品;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范围的作品;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
南宁市于11月20日印发了《南宁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田文东在随后召开的市内会议上指出,第一次全市可移动文物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市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之后,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又一市情市力调查,是一项旨在全面掌握全市可移动文物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建设民族文化强市的文化工程,一定要按照全区统一要求有序推进。
据悉,南宁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至2016年12月结束。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将开展文物认定、数据采集、信息审核、普查数据上报等工作。
新闻推荐
昨日,记者从南宁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获悉,南宁市将于11月底进一步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扶持力度,扩大对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农村创业妇女等九类群体的帮扶,贷款额度均有所提升。若就业困...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