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1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启用10周年。经过10年的磨砺,南宁国际会议展览有限责任公司打造了一支专业的会展策划、营销、工程、服务队伍,全心全意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回首十年,这支优秀的团队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在它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本报即日起推出会展中心专题报道,为读者解读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地下室里的“开幕式”
2004年11月第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让世界记住了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十年来,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服务团队与中国—东盟博览会一同成长。
“十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隆重开幕的时候,我们都是被‘关\’在地下室里度过的。”物业管理部强电管理主管义国驹说。
“为什么你们会在地下室里?”记者好奇地问。
义国驹告诉记者,因为博览会开幕的前一天中午,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就已经提前进入“封闭”状态,在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安检后,所有的展馆、会议中心都必须进行封馆,不再允许任何人进出。“为了保障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所有场馆设备的正常运行,我们在博览会开幕的前一天中午就要提前进入地下设备室里,对设备进行监控。一整天的时间,我们都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吃喝拉撒全在地下室。对讲机、电筒、手机是我们工作的‘三件宝\’,与外界联系主要靠对讲机,手机只是备用,而检查设备还得要电筒才能看得仔细。”义国驹笑着说。
“地下室的生活很枯燥吧?”记者又问
“不会,因为当时整个人的精神一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眼睛不停地盯着设备运转,耳朵认真地听有什么异样的声音,满脑子里除了数据还是数据。嘴巴还要不时地通过对讲机与外界的同事联系,交流外界的设备运行情况。”领导出于关心,提出在地下室里装一台电视,都被他们拒绝了,因为大家深知一旦关注电视就容易分心。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的服务团队甘愿牺牲。
义国驹坦言,几乎每年的博览会开幕式离他都近在咫尺,但是他从来没有机会观看过一次隆重盛大的开幕式,因为博览会开幕的时候,他的岗位就在开幕式现场的地下室里。
意外的“小插曲”
在今年博览会举办前,一次消防检查中突然发现,新闻中心的一道防火卷闸门出现了故障,卷闸门无法下降,而当时距离博览会召开仅有3天的时间,再买新的卷闸门来换上一点也不现实。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物业管理部的员工们立即请来维保单位的人员进行修理,很遗憾,修了大半天,还是没有能找出问题所在。
“当时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找专业维修人员,最后厂家派来了专业维修师傅,师傅说是传动轴的一个装置出现了问题使得卷闸门卷上去的时候过了头。经过师傅的维修,卷闸门可以下降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卷闸门不是缓慢下降而是直接一降到底,非常危险。”物业管理部副部长柯红忠说。
“怎么办?”记者问。
“我们部门的几个小伙子利用仅有的2天时间,天天蹲在卷闸门前不断摸索,终于发现是开关装置上的弹簧出现问题所致,顺利在博览会开幕前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柯红忠回忆道。
此外,博览会封馆前还曾出现过别的部门工作人员在进行线路检查时,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开关,使得污水沟灌满水,直接威胁到线路安全。是物业部的工作人员急中生智及时砸破PVC管,让污水迅速排走,才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每一年南宁国际会议展览有限责任公司都把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当作头等大事,从召开员工动员会,制订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到组织员工学习并严格按照“三十个”不放过的原则开展工作,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和承诺书……公司连续十年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消防安全零事故、设备运行零故障、服务质量和效率大提高的目标,被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授予中国—东盟博览会10周年优秀现场服务商奖。
无论是中国—东盟博览会还是全国教学仪器设备展示会、中国—东盟国际汽车展览会、中国国际广告节等大型品牌展会,抑或是自办的县域经济展示会,南宁国际会议展览有限责任公司都秉承“会八方人脉,展天下风采,笑迎天下客,情系万家商”的经营服务宗旨,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
新闻推荐
▲《龙象塔奇缘》让新加坡戏迷了解南宁。▲戏迷争相与梁素梅、黄俊成合影。▲新加坡戏迷十分热情。莫俊摄本报新加坡讯(记者莫俊)“做得好!”是新加坡众多戏迷给出的一句评语。这3个字虽然简单,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