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铝加工熔铸铸锭生产现场。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模具制造关键技术及高档铝合金家电零组件新产品开发”项目荣获2012年度南宁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木薯收割机收获木薯操作试验。“4UM-160型木薯收获机研制与应用示范”项目荣获2012年度南宁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采用防寒技术保护越冬后的香蕉。“香蕉防寒及其产期调节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12年度南宁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医护人员为新生儿使用中药外洗液。“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的开发研究”荣获2012年度南宁市技术发明三等奖。
培力药业CNAS实验室。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化及新产品开发示范研究”项目荣获2012年度南宁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中浙优一号”水稻。“南宁市百万亩超级杂交水稻示范推广”项目荣获2012年度南宁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赵妩妩 通讯员黄艳群檀捷/文南宁市科技局/图
依托科学严谨的评审制度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2012年度南宁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结果正式出炉。结果显示,经过网络评审、专业评审组会议评审、评审委员会复评、奖励委员会终评等审议程序后,南宁市共有73项科技成果获得2012年度自治区、市科学技术奖,包括15项广西科学技术奖和58项南宁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不仅亮点突出,科技含量高,实施推广后更呈现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修订完善奖励制度 重奖“科技功臣”
设置四大奖项,确定奖励范围。为提高科技奖励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充分调动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南宁市科学技术创新工作发展,2011年4月南宁市修订完善了《南宁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根据该办法制定了《南宁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了管理制度。
修订后的《奖励办法》于2012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该办法设置了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四大奖项,并确定了四大奖项的范畴。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的范畴为: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要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重大成就的;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取得系列或者重大的成果,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公民、组织。其他奖项也制定了明确的奖励范畴。
奖项数量限额,最高奖项奖励50万元。新修订的《奖励办法》对各奖项单项授奖单位和授奖人员实行数量限额,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不分等级,每年奖励项目不超过2项,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空缺;而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均分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3个奖励等级,其中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奖励项目总数不超过50项,技术发明奖不超过10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不超过6项。此外,还为科技功臣设置了相应的奖金奖励,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的奖金数额为50万元;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奖金数额为:一等奖10万元,二等奖6万元,三等奖3万元。
评审制度科学严谨 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三级评选制度确保评审结果客观公正。“公平、公正、公开”是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工作的最基本原则。为确保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的规范,加强廉政监督,在全面贯彻落实《奖励办法》和《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南宁市科学技术局对科技奖励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制定了完善的评审制度,使各个操作步骤都有规则和依据,为评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012年度南宁市科学技术奖励评选工作设立了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及专业(学科)评选组,南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评审实行专业(学科)评审组初评、评审委员会复评、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终评三级评审,并通过专家质疑答辩,使评选结果更加公正、客观。
限额推荐项目,强化候选人管理。为确保南宁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公平公正开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奖励对科技人员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南宁市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实行限额推荐,推荐单位和个人推荐南宁市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应当征得项目完成单位和完成人的同意,并填写由奖励办公室制作的统一格式的推荐书,提供必要的证明或者评价材料。南宁市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同一技术内容的项目不得在同一年度同时推荐参加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评审。
实行异议制度,加强科技奖励监督工作。按照《奖励办法》和《实施细则》的要求,南宁市科学技术奖励接受社会监督,评审工作实行异议制度,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南宁市科学技术奖候选人、候选单位及候选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及推荐材料真实性等持有异议的,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市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提出,该办公室在接到异议材料后认真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并能提供充分证据的异议及时受理。
科学技术硕果累累 奖励项目亮点突出
南宁市科学技术奖的项目中,工业项目24项,农业项目18项,社会发展项目16项。获奖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涉及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显示南宁市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如新材料领域的“纳米碳酸钙生产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示范”项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实行推广应用可实现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纳米碳酸钙环保生产和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模具制造关键技术及高档铝合金家电零组件新产品开发”项目,对延伸铝加工产业链,提高铝精(深)加工的附加值,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优化产品结构及形成规模经济,全面推动广西铝加工工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次设置市级“技术发明奖”。南宁市科学技术奖设置的四大奖项中,技术发明奖为首次设立,2012年共有7个项目获奖,其中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奖项目产业化前景广阔。如广西万寿堂药业有限公司研发并获奖的“决明山绿茶的创制与产业化”项目,共获得了2项发明专利,技术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实行产业化后,三年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21亿元、利税2701.27万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南宁邦尔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并获奖的“新型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生产及推广”项目,获得授权专利2项,公开申请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2篇(其中EI 1篇),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项目实施从2010年1月到2012年3月共出口酶产品79.67吨,出口创汇额422万美元,实现销售收入3117万元,实现利润535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奖励项目均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市级奖励的58项科技成果中,工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项目24项、农业技术创新和新品种的项目18项;有17个项目共获得专利授权42件(其中发明专利24件、实用新型专利16件、外观设计专利2件),有8个项目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个项目获得新药证书,1个项目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审定,3个项目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
73项科技成果获自治区和南宁市科学技术奖。据统计,2012年度南宁科学技术成果成绩斐然,共有15项科技成果获自治区科学技术奖,58项获南宁市科学技术奖。其中获广西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获南宁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1项,获南宁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30项,获南宁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获奖项目技术含量高。继2008年“铝合金电子工业材暨CPU散热器产品开发”项目和“高活力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研制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南宁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后,2012年,由南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南宁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南宁市植保植检站、南宁市种子管理站共同完成的“南宁市百万亩超级杂交水稻示范推广”项目荣获南宁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该项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在荣获2012年度市级奖励的58个项目中,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2项、国际先进水平的2项、国内领先水平的21项、国内先进水平的31项、区内领先水平的2项,项目科技水平高,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获奖项目凸显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效。荣获2012年
科技支撑作用明显
获奖项目前景广阔
获得2012年度南宁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各项目技术成熟,推广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获奖的58项科技成果中,2009—2012年实现新增产值45.27亿元,新增利税17.16亿元,出口创汇3209万美元,实现收入超千万元的项目28项,其中超亿元项目12项。
如获2012年度南宁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的“南宁市百万亩超级杂交稻示范与推广”项目被列入南宁市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2009—2011年,全市推广面积419.25万亩,平均亩产稻谷535.87公斤,比一般杂交水稻亩增74.02公斤,增产16.03%,总产稻谷224668.45万公斤,累计新增稻谷31032.60万公斤,总产值504484.30万元,新增产值69847.75万元。全市粮食单产和总产已分别从实施前的2006年排名广西第九位、第三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五位、第一位。
获2012年度南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香蕉防寒及其产期调节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主要针对广西香蕉寒害发生频率高、危害大,严重寒害后易导致2—3年产供失衡以及香蕉防寒技术不完善等问题,进行香蕉防寒、灾后恢复生产和产期调节等系列技术研究。项目创新的“吸芽大苗截茎覆盖防寒”等7项技术集成为香蕉防寒综合新技术,填补了香蕉防寒、灾后恢复、产期调节领域多项技术空白;修订和重新建立了《广西香蕉寒害等级标准》;首次明确春季香蕉新抽出叶片出现缺叶的成因,为形态上直观判断香蕉受寒程度及鉴别抗(耐)寒性提供了创新性观测方法;首次提出广西香蕉越冬保护叶片的关键性病虫防治对象为红蜘蛛、黑星病、叶斑病,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首次发现和提出粉蕉果皮对寒害、霜冻损伤的自我修复作用,为进一步开展香蕉寒害的生理研究、制研抗寒活性药剂,挖掘寒害相关功能基因提供参考。项目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获2012年度南宁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模具制造关键技术及高档铝合金家电零组件新产品开发”项目共获得8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项;形成新增500万件/年家用电器铝质零组件出口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模具2000套/年的生产规模;项目产品实现年均销售收入4757万元,利税885万元,创汇616万美元;成功与海尔、海信、合肥雪琪、意大利GLAN等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国内唯一的加拿大克罗米特公司供应商。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梁彬范海莹)日前,由威宁公司下属单位南宁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投入129.7万元新建的南宁交易场货运电梯正式投入使用,告别了昔日“人货同行”的现象,成倍增加商场货物“吞...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