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作坊的工人开着一辆面包车给销售点送货。
在南宁一些城中村里,隐匿着一些无证照生产卤味鸭脖的作坊。这些作坊生产的鸭脖、鸭架等卤制品,流向了哪里?记者通过连日暗访发现,不少未经检验的鸭脖、鸭架等卤制品,大部分流入了大学校园。由于相关法规存在盲区,执法人员在查处这些地下作坊时也面临困境。
1 无证鸭脖作坊卫生堪忧
近日,知情人士反映,南宁市场上售卖的鸭脖等相关食品,大多来自无证地下作坊,卫生条件堪忧。
12月3日,在知情人的引导下,记者得以进入大学路附近的一间无证鸭脖作坊。这间作坊位于一间城中村的民房里,门外没有任何标志。穿过一道铁门,里面是一个约20平方米的小院子,两旁是3间平房。院子内灯光昏暗,一个黑乎乎、油腻腻的案台上堆放着刚刚串好的腐竹、莲藕等食材。
该作坊没有任何防蝇设施,几只苍蝇在院内飞来飞去。3口大锅架在院子的角落里,不断散发出一股熬制中草药的气味。老板说,这正是熬制卤汁和卤制鸭脖的地方,每天可生产两三千元的鸭脖及相关卤制食品。
记者发现,大锅旁的房间竟然是厕所。大锅对面的房间摆放有床铺等家具。老板介绍,他们和送货的司机平时就住在这里,主要送往附近的几所高校,有时甚至送到武鸣周边县份的学校。他坦言,作坊没有办理任何证照,几个月前还因此被查过,“不过换个地方,马上又可以继续生产了”。
2 销售点不在意有无证照
知情人透露,类似的无证地下作坊还有不少。这些作坊的产品都销到什么地方?12月5日下午,记者在江北大道覃谢屋村内的民房里找到一间鸭脖小作坊。经相关部门证实,该作坊并未获得相关证照。
当天下午3时许,该作坊的工人往一辆面包车搬运装满鸭脖等食品的塑料筐,随后开始送货。记者驾车跟随面包车两个多小时,发现货物送往天桃路、教育路、仙葫大道、五合大道、富兴路等路段的甜品店或小超市。还有相当一部分被送进一些大学校园,其中一所大学内的销售点就超过4个。在销售量较大的销售点,记者见到从车上一次卸下3箱卤味制品。
销售点的老板对货物来自无证小作坊的情况是否知晓?一所大学食堂内一销售点的老板说,他并未要求供货方提供相关证照复印件,也不清楚对方是否有证,“反正一天能卖近千元”。
在某大学小卖部售卖鸭脖的一名老板称,销售鸭脖采取代售模式,每天由生产者送货上门,晚间结账,代售点可获得20%的提成。
据知情人介绍,目前,南宁市无证照生产鸭脖、鸭架等卤味的地下作坊超过20家,每个作坊生产的鸭脖等产品一天的销售额均在三四千元以上,多的作坊每天有上万元销售额,而采用“日落黄”等添加剂给鸭脖、鸭架着色已是惯用手法。由于生产设备简陋,地下作坊的利润较正规企业要高20%~30%。
3 相关法规存在监管盲区
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处室工作人员介绍,一般来说从事食品生产应先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也就是平时看到的“QS”标志。但由于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要求很高,根据《食品安全法》,一些达不到申领生产许可要求的小加工厂,归为小作坊管理,可以不办生产许可证。
自治区质监局去年4月印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备案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明确,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指在各类市场外和食品流通环节经营场所外有固定生产场所,从业人员较少,生产规模较小,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生产,无预包装或者简易包装的传统食品生产加工者。小作坊可以不办食品生产许可证,但要在质监部门登记备案。不过,对于“小”的具体标准,该办法中并未明确规定。
据了解,由于《食品安全法》提出小作坊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级人大制定,而我区至今没有出台相关法规。没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质监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当他们发现有未备案的小作坊时,只能督促对方完善生产流程和环境并备案,不能直接处罚。
4 可引导小作坊集中生产
据南宁市工商局食品科科长梁维运介绍,若在流通环节销售鸭脖、鸭架等散装卤肉制品,除了自身需办理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外,还需向供货商索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检验报告等相关票证。但目前因生产源头不少是小作坊,市面上一些销售散装卤肉制品的销售点确实无法提供供货商的相关票证。
“流通市场要规范,还得从源头抓起。”梁维运说,针对无证照小作坊生产的情况,广东沿海地区有经验可循。在当地,政府部门把小作坊集中在一起,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检验,实现了产品质量可控模式。一些小作坊联合起来集中加工,形成一个生产车间,达到“QS”的认证标准,这也有利于促进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今报记者 文/图
新闻推荐
今提醒“您好,我想进行出境申报。”12月17日上午9时许,南宁市的陆先生赴新加坡前,主动到南宁海关驻机场办事处申报此次旅行携带的价值5000余元的数码相机。海关部门表示,随着元旦、春节临近,出境旅游...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