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席上一片欢腾 本报记者 赖有光 摄
主场馆的高标准配套,能让运动员更快进入比赛状态本报记者 农建昌摄
■本报记者林显威
“如果在场馆挂上奥运会的五环标志,就和奥运会一样了。”这是来自德国的摄影记者娅拉对南宁举办世锦赛的评价,也是对南宁办赛条件的充分肯定。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当运动员赛场上的英姿只能在相片中回味、观众热情的呐喊只能在留声机里回荡时,并不代表结束。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给予南宁展示综合实力的绝佳机会,也给予了南宁积累办赛经验的良好契机,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软件服务,南宁都得到了质的提升。这一次的落幕,更像是一个更好的开始。就像国际体联主席布鲁诺·格兰迪说的那样,“南宁有能力举办任何赛事”。
广西体育中心具备举办世锦赛的条件
在体操世锦赛之前,南宁举办过的体育赛事不胜枚举。有国际半程马拉松、国际龙舟赛,还有全区运动会、全市运动会,以及大大小小的综合性赛事。赛事举办得多不代表办赛条件成熟。因为这些赛事规模相比体操世锦赛而言不算大,办赛规格更是差了一大截。
相比“万金油”一般的综合赛事,世界体操锦标赛这个单项赛事需要更加专精的办赛条件,更加细致的赛事服务。其中,场馆条件就是办赛条件的前提。此次,南宁的体育场馆得到了一次洗礼,广西体育中心的办赛条件不容置疑。
广西体育中心体育馆是本次体操世锦赛的主比赛馆,造型设计呈椭圆形,延续广西体育中心总体构思理念,东西两片外挑的屋盖形成优美的曲线,中间巧妙设计的天窗仿佛一片正在张开的嫩叶。在节能环保方面,体育馆配备了总容量309.27千瓦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所发电量将提供给场馆的室内照明,太阳能发电系统运行达到峰值时能提供30%的电量。总建筑面积35817.9平方米,总观众坐席9247席,其中无障碍坐席48席,看护席12席。
作为主场馆,广西体育中心体育馆举办大型赛事已经不成问题,其中的配套设置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体育馆配套的训练馆按照能够承办全国性运动会主体育场、区域性国际运动会和部分国际、国内重大单项体育赛事的标准进行设计,兼顾赛时和赛后的功能。
吉拉尔·帕特丽西亚,一名来自法国的裁判,从事裁判工作20多年,参与过北京奥运和伦敦奥运的裁判工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对体育馆的建设竖起了大拇指:“这虽然只是一个体操单项赛事,但我觉得跟奥运会一样完美。场馆很漂亮,每一细节都很精致。”她特别强调,奥运水准的赛场环境和服务工作,会大大刺激参赛选手的竞技状态,比赛精彩程度亦随即步入奥运水准。
700多万市民努力让各环节无缝衔接
有条件办赛,不代表有能力办赛,特别是体操世锦赛这样的世界级大赛,更是考验着一个城市的办赛能力,这直接表现在赛事组织能力上。在南宁2011年9月确定举办体操世锦赛时,如何办赛、能否圆满办赛曾让南宁人绞尽脑汁。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衔接问题一旦出现纰漏,将产生严重后果,这极大的挑战着一个城市的应变能力和协调能力。从不懂到学习、借鉴,到全力操办,再到圆满成功,南宁市各个职能部门的紧密合作和高效运转值得称赞。如今,体操世锦赛圆满落幕,南宁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向世人宣告:南宁既有能力办赛,又有能力举办世界大赛。
“这次的赛事组织实在是太让人惊喜了……南宁世锦赛组织工作堪称完美卓越。”国际体联主席布鲁诺·格兰迪同样对南宁体操世锦赛的组织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从普通市民到直接在体育中心服务世锦赛的环卫、安保、交警、公交、食品检测、赛场服务、门票销售、观众观赛……每一个环节都无缝衔接,每一项工作都完美无瑕,它包含了南宁市700多万市民的辛勤耕耘。
“对接待、制证等一系列环节,70多个代表团没有大的抱怨,这一点非常难得。”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罗超毅也表示,南宁的办赛工作在很多方面会成为世锦赛办赛典范。
国际体操联合会副主席斯拉瓦·科恩表示,这届世锦赛解决了以往大赛容易出现的“三个抱怨”。“选手们不抱怨训练,因为热身和比赛场馆都是一流;他们不抱怨班车,因为班车准时到达;他们也不抱怨食物,因为非常满意。那么,一切都没问题了。因为一切组织都井然有序。”
58岁的加拿大记者艾伦,20多次参与专业赛事的报道工作,他说:“我经历了很多赛事,例如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等,我认为,南宁体操世锦赛的组织很棒,给我留下了完美的记忆。”
世锦赛服务让参赛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在另一项工作中,南宁也在得到肯定的同时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作为国际赛事,从志愿者、安保、医疗后勤到竞赛工作等,时刻影响到赛事的质量。南宁没有举办过规格如此高的国际赛事,以前的经验并不足以支撑这样的大赛。如何服务好世锦赛、展示南宁的魅力,成为了另一项事关南宁形象的工程。取经借鉴也好,一步一个脚印也好,南宁没有让世界失望。让每一名参赛人员有家的感觉,让每一名参赛人员在南宁找到幸福感,是南宁体操世锦赛组委会为各方嘉宾的服务标准,也是这样做的。
德国记者尼尔斯说,当她到吴圩国际机场时,看到志愿者带着微笑招手欢迎,“感觉像回到家一样温暖”。另一名德国记者娅拉说:“不管我们遇到任何问题,几分钟之内就能够得到解决。”
何雪春是一名环卫工人,世锦赛期间她和工友凌晨4时起床后就要到岗位清扫道路。大清扫结束后还要巡查保洁,一旦发现落叶等杂物要及时清走,保洁巡查至晚上22时。当被问到辛不辛苦时,何雪春淳朴的回答让人动容:“世锦赛加强保洁标准不是加重负担,因为我能够近距离服务世锦赛,感到很高兴”。
像何雪春这样服务于体操世锦赛的南宁人还有很多很多,大学生志愿者、医务人员、安保人员、交警、赛场工作人员等,每个人都在为服务好体操世锦赛尽一份力。南宁人的点点滴滴、微小细心的举动不但让国外运动员感到了组委会宾至如归的服务,更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人民,特别是南宁人的热情好客、友好细心的品质。南宁组委会也为世锦赛的接待工作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
新闻推荐
本周六,邀你来当小换客 第二届读者节嘉年华活动盛邀100名“小摊主”晒宝贝
■本报记者佟镝或许你曾因为一时冲动而把不需要的物品纳入囊中;或许你拥有的宝贝已不再适合你,丢了可惜,放着没用;或许你不需要的东西,正是别的小伙伴需要的……快带上你的宝贝来参加“小换客创意乐”...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