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晚报》:作为一个符号,1912年沉没于北大西洋上的“泰坦尼克”号曾被人们一再征用,借以象征非战争因素下的海难事件。而您一再澄清《太平轮》“不是东方的《泰坦尼克》”,但仍有许多媒体在标题上如此形容您的新作,那在您看来,《太平轮》这个掺杂了战争、爱情、悲剧等等多种元素的片子到底更像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影片?
吴宇森:这个“东方《泰坦尼克号》”的说法比较牵强一点。实际上二者是很不一样的电影,我们这个戏除了太平轮之外,还有不同的故事发展不在太平轮上。还有这个电影到最后还是一个有希望的戏,虽然船是沉没了,但是存活下来的人都有一股生存的勇气,也能让观众感觉到希望。人世间有很多灾难,有很多祸害、不愉快的事情,到最后所得到的就是天下太平,所以太平轮的由来就是这样。
《泰坦尼克号》是一个发生在船上的故事,而《太平轮》的时空跨度则广阔得多,强调的是爱的力量和生存的勇气,两个戏的张力完全不一样。《太平轮》侧重在战乱背景下角色起伏的命运,虽然表面上与《乱世佳人》有些接近,但绝不是某部片的翻版,它很中国化。
《南宁晚报》:拍摄《太平轮》的初衷,或者说什么东西触动了你,让你去想到要拍摄这样的一部影片?
吴宇森:起先我跟编剧王蕙玲谈,我一直很想拍一部爱情故事,例如经典的爱情故事《日瓦戈医生》。我也听过太平轮的那段历史,蛮悲惨的一个故事,我很有兴趣。她有这样的构想,以太平轮里面生存的几个人作为蓝本,把这段故事写出来。我另外也很想拍一些海外华人对国家的那种思念心情,再加上也需要一个人性化的题材,她就给我写了这个剧本,写出来后非常动人。
《南宁晚报》:网友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是阴谋论和传说——“太平轮”当时满载着大量财物与黄金,您在参考历史时觉得这个说法靠谱吗?
吴宇森:这个……电影确实是因太平轮的故事而产生灵感,也拿了其中几个真实原型来做人物蓝本,但是电影将赋予他们完全不一样的性格和命运。因此,这并不是一部需要“对号入座”的电影或纪录片。电影中大部分是虚构出来的。有小部分是拿太平轮生存下来的某两三个人做蓝本,但是没有全部,只是参考。
《南宁晚报》:听说您要把这部影片拍成一部“史诗”的大片,而“太平轮”整个事件从船的启动到最后的沉没,这个时间并不长,只有45分钟左右。你定义的史诗体现在哪方面?
吴宇森:其实我们所谓的史诗,是想用最优秀的团队和顶级的影像,打捞那个动荡年代的震撼故事,呈现历史背后蕴藏的惊涛骇浪。我们这个电影有三个不同的爱情故事,都发生在这个事件里面。有些是发生在太平轮上,有些不是。太平轮从开始到沉没的时间比较短,但是太平轮以外还有很动人的爱情故事,也有非常长的篇幅。本片跨度是好几年的事情。这个电影不像《泰坦尼克号》只有单一的一个爱情故事,我们有三四个。但是那些人物都跟这个船是有关联的,所以有非常丰富的故事内涵,也有很浓厚的、多样性的感情冲突,当然有些是最后发生在太平轮上。
《南宁晚报》:在宣传海报里,女星和男星们的衣着变化之多让人眼花缭乱,有人戏称这是一部时装剧。
吴宇森:《太平轮》在美术和服装上可谓煞费苦心。负责美术的马光荣是《胭脂扣》《爱出色》《毒战》《盲探》等影片的美术指导,在业界有极高知名度,获得过第24届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造型设计陈同勋是国家高级服装师,担任过《甄嬛传》《梅兰芳》《无极》《京华烟云》等影视剧的服装造型设计,也是金马奖最佳造型设计奖得主,在《太平轮》中他非常用心,根据六名主角不同的性格、阶层、命运,为他们设计了不同的戏服,这也是这部电影别有魅力之处。
《南宁晚报》:《太平轮》为何要拍成上下两部,片子为何有这么长的时间?当年《赤壁》超支超时,有网友叫您“分段大师”您知道么?分为上下两集,如何把握一个“度”和悬念的问题?
吴宇森:其实我们在筹备之初就决定拍上下集。《太平轮》以上世纪40年代纷乱时局为背景,讲述了三对恋人历时六十余年跨越世纪的史诗爱情,展现了一幅动荡年代的浮生全景图。影片集战争、爱情、灾难等多位元素于一体,故事复杂宏大,人物繁杂丰富,一集是讲不完的。虽然上下集分开看,但上集的故事很完整,会让观众感到满足,同时也留足了悬念。但不会让观众觉得我们是故意把电影拖长了,骗观众的钱。大家看完第一集,觉得是很丰满的一个电影,后面也会有另外一些悬念是他们所期待要继续看下去的。
其实这个剧本原来写的是三个独立的爱情故事,足够可以拍成三部电影。但我觉得,这三个故事应该用一个主题串起来。所以,电影从一开始就决定用上下部来展现,才能容纳整个故事的体量,而并非临时剪成两部,所谓“分段”的说法只是外界的误解。
《南宁晚报》:听说您为了拍摄这部片子牺牲了很多?还生过一场大病。这部片在拍摄时碰到什么困难,其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
吴宇森:这部电影对我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在开拍前,我生了一场重病。此前我查出来患有淋巴癌,后来在美国治疗时,我有一天在床上躺着看了一部烂片,然后突然觉得,我不能就这么死掉了。因为我觉得我之前的电影都有很大的缺憾,我不能到死都拍不了一部让自己觉得完美的电影。所以,我就坚持下来了。两年之后,我治好了病,就开始了这部戏的拍摄。对于我来说,工作就是生命。在拍电影的过程中,我最能够得到快乐。
那段时间,我第一次感受到每天8小时在家里,看着窗外的阳光和花花草草,那种生命很可贵的温馨。我觉得这种感受是他们的爱给予的,我很想把这种温暖拍成一部电影。而且在生病期间我一直在静养,我的太太、小孩们一直在照顾我,这份爱让我很感动。要知道在生病前我都很忙,忙到很久没有和他们说上一句话。这让我有了新的想法,因此在拍《太平轮》的时候我花了很多心思去刻画角色们在亲人间、夫妻间爱的感觉。
《南宁晚报》:看惯了您拍摄的动作电影,而这次感觉可能会比较沉重,您主要是想把什么东西展现给观众?
吴宇森:其实《太平轮》不完全是沉重的史诗片,更是一部浪漫的爱情片。动荡时代下,人仍然对爱情有所坚持、有所承诺。我们想要表达在那个越动荡的时代越彰显爱情的伟大。在我的电影里,其实,“情”与“义”都是重心,而且有时候女性表现真情义时比男性更轰轰烈烈、更英雄。
我观察到这个社会变化巨大,很多人都需要有精神生活来给他们一种安慰和一种鼓励,或者给他们一种欣赏,尽量让大家放松一些。除了要凡事追求成功,身边还有一些过去的美丽的东西,能让大家感受得到。浪漫也可以带来美的生活。所以这个电影是一个悲剧,但是并不沉重,这是我最感谢所有演员的事,所有演员把这个戏不但演得很自然,而且都很美丽,都很感性,我相信打动观众的不是那个太平轮,而是所有演员。
《南宁晚报》:都说作为华人,您比较熟知欧美观众的口味,所以比较容易赢得好莱坞的青睐,您觉得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的差距在哪儿?
吴宇森:很多人都很喜欢问中国和美国的电影差距在哪,我想说我们其实正在缩小与好莱坞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也会逐渐地增加。至于创作方面,中国电影人还需要更多地去努力研究国际性的电影语言,拍一些大家都看得懂、接受得了的电影,像我看的一些中国电影挺有创意的,但仅仅有创意是很难打开国际市场的。中国的电影人创作能力很强,但还需要找到方法,不要被语言文化障碍所束缚。
《南宁晚报》:您对这部戏里大牌演员们的表现都有什么点评呢?这些人物是否有一定的真实历史背景呢?您女儿在里面也扮演了一个角色,您对她的评价如何?
吴宇森:其实(金城武)他一直都是有选择地演戏,倘若他觉得一部电影不够让他发挥的话,那么他也不会去。我觉得他是喜欢演感情戏的,因此他也很钟情爱情故事;章子怡的表现是很完美的。有些镜头我们都没有要求她流泪,但她却因为完全进入角色一边流泪一边演。我觉得她有能力做到剧本之外的惊喜。
黄晓明的角色是一个又有个性又很勇敢同时还很帅气的人物,更难得的是在开拍前我才临时让他花了两个多小时看完长剧本,紧接着就让他上场演出,结果证明我们的选择没有错。我相信他这次的演技是会让人流泪、让人感动的。(宋慧乔)这次也很难得,我选择她是因为她身上有那种富家千金的高贵气质,后来发现她把握情感的能力更强。在电影中,宋慧乔饰演的这个千金小姐后来遭遇到很多突变,整个人生都改变了,变成了有勇气的女性,而宋慧乔在演绎这种变化时并不会让人觉得突兀,每一段感情戏都掌握得很准确。
我女儿飞霞的演技有进步,她也为了这个角色很努力的。我对她和对其他演员也一样,并不会去给他们的表演提出怎样的意见,而是尽量给他们演技上的自由,所以平时我都很少和演员们讲话的。不过我还是希望我的飞霞往编导方向发展,因为她在这方面挺有心得的,镜头运用很不错。
《南宁晚报》:据说沉船有些镜头的惨烈程度,是跟《泰坦尼克号》差不多,甚至更超越它?
吴宇森:《太平轮》剧组完全根据史料记载,以1:1的外形比例制作了一艘太平轮,甚至还原了部分内部设施,耗资不菲。为了拍摄翻船的镜头,剧组采用了实景搭建与电脑特技结合的方式。在实景搭建方面,剧组首先搭建了一个大水池,水池上面搭建了一个巨大的机器,机器上面是甲板,这个机器带动甲板和船舱做移动、倾斜、翻转和制造冲浪效果。有一些戏拍完以后,机器要有改装,还需要在机器上面的甲板上进行布景改动,还有打灯光,等等,是很费时费力的。
实景同时配合上许多的特技才可以合成一个镜头。特技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水的特效一贯是特效行业中最昂贵的特效技术,《太平轮》剧组这次不但请了国内的特技公司,也有国外的特技公司参与进来。船难的特效镜头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太平轮和另一艘船相撞,要做成1000余人死亡的景象,十分庞大十分繁复,需要很多不同才能、不同工种的人合作才能完成这样的镜头。特效之所以做得如此精益求精,是为我们讲故事服务的,是为爱情服务的,《太平轮》侧重于讲爱情。特效和故事之间是相互平衡的。
新闻推荐
天气变冷,因感冒到医院输液治疗的人增多本报记者段柳健摄本报讯(见习记者廖欣)最近几天,南宁天气“大变脸”。气温骤降,许多市民措手不及,纷纷往医院跑。周末两天,记者走访了南宁市几家医院发现,儿童、老...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