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果果
一道本土美食总带有浓厚的地方腔调。一直以来,孤陋的我只识老友粉及其系列,后来的某一天有位南宁人对我说,最地道的南宁本土美食其实是一种绿色植物——假蒌。
外形长得跟桑叶似的假蒌,没有鱼腥草外放的腥臊,没有紫苏鲜明的色调,是南宁人盘中的一道原生态美味。
常去小区附近的菜市场,认识了卖菜人阿美。阿美卖菜不喜欢人家过多的讨价还价,一副菜好不愁卖的架势。这天,趁着卖菜的间隔,她在吃一种绿色馅料的粽子,“你这粽子是什么馅啊?”我好奇怪这样的馅料。“假蒌。”她掰开粽子馅,绿叶里是油汪汪的五花肉。粽子是她乡下的婆婆包的,自家院前屋后都种有假蒌,也无需太多打理,一年四季随吃随采。平常做的最多的是假蒌肉夹,简单点就直接当作香料来炒螺蛳,焖鱼时放一些也很鲜香。随着她的介绍,我眼前展现一道道美味。
我发现她的菜摊上,假蒌总是跟紫苏放在一块卖,往往剩下的必是紫苏。紫苏是要嫩一点的好,而假蒌却是要老一点的才香呢。阿美抓起剩下的几根假蒌,“拿去尝尝。”
按照阿美的说法,剁碎肉末,洗净的假蒌叶片反翻过来,包入肉末,叠被子似的折了,下锅小火两面煎,淋小半碗清水盖上盖焖三五分钟,起锅装盘。
这该是怎样的滋味呢?假蒌并不急于求得我的了解,那味道只在舌齿间闪烁了一下便溜走,几个来回,方才尝到它浅淡的,没有被添加剂包裹的自然清新,一丝似鱼腥草,一丝似芹菜的混合芳香,这混在肉末间的滋味如同其外表,轻淡而有些羞涩。这是属于南宁人的特殊腔调。
几番往返,仍不习惯南宁人的风格,南宁人做事不急于得到对方认可,好与不好,你自己掂量,我只管按部就班,末了,你自己会主动找上门来。那次的尝试,我迷上假蒌的滋味,屁颠屁颠地跑到阿美菜摊,俯首请教,数遍演练,终于学会了几道假蒌菜。
新闻推荐
今报记者梁卫实习生尉浴强韦荣利今年21岁,在广西科技大学读大三。11月中旬,她到医院检查发现脑内长有两个肿瘤。同学们知情后,在校园里发起义卖、募捐等活动,韦荣利也坚强了起来。得知韦荣利脑有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