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经济社会迈入全新的改革时间,南宁市委、市政府作出“全面深化改革 奋力提升南宁首位度”决定。站在这个崭新的历史节点,南宁经开区迅速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高举改革旗帜,敲响铿锵的改革鼓点,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一系列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改革举措,使“全面深化改革”变成了生动实践,为园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促进了园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2014年,南宁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新增纳税贡献工业企业、新增成长性工业企业、新增强优工业企业、区外境内到位资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等多项经济指标高速增长,并全面完成或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1 推进行政审批改革,项目审批大提速
2014年10月26日,南宁经开区在广西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实现了“审批大精简、流程大整合、效率大提速”。
将原来由经发、建设、食药等21个部门审批的314项审批事项全部划拨至行政审批局,并整体进驻政务服务大厅,行政审批“一口进出”“一门受理”。将审批事项权限和职责下移,实现一枚印章管住314个审批事项。工业项目审批流程从14个环节缩减到4个环节;审批时限从306个工作日缩短到25个工作日。
2014年12月23日,又在行政审批局的平台上,在广西首启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实现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天办结、一窗发证”,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克服多次多部门报审,实现一部门报审,审批时限由原来至少15个工作日缩减到1个工作日办结。
行政审批局成立两个月以来,受理事项808件,全部按时限办结;推进并实现中恒、海王、神冠等19个新建、扩建、改造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审批效率的提速,使经开区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投资青睐的热土,2014年新设立企业数达1279户,同比增长112.46%。
●见证者说
南宁鸿胤餐饮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彭先森是第一批领到了“三证合一” 营业执照的企业代表。他说:“以前我也办过公司,办这三证一共要跑五个部门,来来回回跑花了半个月才办下来。现在一个窗口办理,我提交材料后第二天就领到三证了,这对我们企业来说真是方便又快捷。”
2 推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2014年3月始,南宁经开区推行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一是精简机构。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对原有的部门进行全面整合,部门数量由42个减少到24个,精简率达42%。二是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全面破除选人用人上的条条框框,实行全员竞聘上岗。无论是公务员、在编人员还是聘用人员,全面打破身份和级别界限,均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竞聘,并实行一年一聘制,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以德选人、以才选人,一大批年轻的聘用人员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三是全面实行绩效管理。因事设岗、按岗定薪,建立严格规范的量化考核办法,定期考核并狠抓考核结果的运用,彻底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分配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见证者说
自2014年3月南宁经开区强力推行绩效考核至今已近一年,经开区绩效考核和督查局局长潘泽环在新岗位上感触颇深:“通过层层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的绩效管理,形成了倒逼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全面实行绩效管理以来,效果明显,各项经济指标完成出色就是最好的证明。”
3 改革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2014年,一大批知名企业与重大项目抢滩进驻经开区,这是经开区大力改革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取得的成效。一是强化招商力量。强化领导力量,由1名分管领导增加到2名;整合资源,组建三个招商部门,错位招商,分别负责空港区、中心区及总部经济的招商工作。二是企业化招商。研究制定《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鼓励招商单位引资奖励办法》,通过企业化运作模式充分吸引社会机构、人员为招商引资工作服务,并根据社会机构、人员推介项目的质量情况,给予相应数额的资金奖励,不断开创经开区招大引强的招商格局。三是驻点招商。主动出击,根据主导产业企业有针对性地上门招商。如派招商人员到北京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挂职,在上海驻点招商等。四是产业链招商。围绕发展定位,重点引进生物制药、科技装备产业项目,全力打造南宁生物医药产业园。五是制定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针对重大企业、项目入区需求,敢于让利,活用政策、制定政策让利企业。对生物制药、机电制造、轻工食品、电子信息、新材料与科技装备等政策鼓励行业在税收、设备购置方面给予税费减免、补贴;在发展现代工业、服务业、物流业及总部企业经济方面给予资金奖励、扶持与贷款贴息。六是成功举办“跨国企业南宁行”活动。73家跨国企业及国内知名企业云集南宁,13家参会企业(协会)与南宁经开区签订项目投资协议和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总金额达201亿元。
●见证者说
深圳深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杜宣锋参加了2014年“跨国企业南宁行”活动,首次考察南宁经开区,这些优越的投资环境让他大加赞赏。他说:“南宁经开区的优势太明显了,谁先进驻就是谁抢占了先机。这里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中草药资源丰富并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链,园区配套设施完善,这能使企业招得了人、留得住人。”
4 推进征地拆迁体制机制改革,征地总量同比翻番
南宁经开区采取行政加企业化运作“双轮驱动”的方式开展征地拆迁,成立了3家征地拆迁公司集中力量征地拆迁。同时配强征地拆迁的领导和人员,由1名分管领导增加到3名,各负责一个片区的征地拆迁和回建安置工作。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把回建安置作为突破口来抓,力推先安置后拆迁。2014年,南宁经开区征地拆迁突破1万亩,总量比2013年增长了一倍,共安置1万多人。
●见证者说
广西兴港房屋拆除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韦杰在2014年负责友谊路延长线高岭段及吴圩镇平丹段的集体土地征收拆迁工作,仅用了两个月,他就圆满交付施工面。他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细致地做好拆迁户的思想工作;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扶解决实际困难,要用热心和诚心赢得拆迁户的理解和支持。”
5 创新筹融资体制机制,解决建设和发展资金
2014年,南宁经开区开启了筹融资的新模式,为南宁经开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的“血液”。一是整合成立南宁经开区国有集团公司,将园区公司、能达公司等经开区直属企业整合成了绿港集团公司,赋予集团公司在自主经营、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主动权。通过发行公司债券、银行贷款等方式筹融资,大力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南宁经开区建设。二是积极配合自治区设立规模为10亿元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南宁)基金有关工作,该基金集中投向南宁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生物医药产业项目。三是积极推进成立风险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为辖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租赁、信托、小额贷款、风险投资等金融服务。2014年,南宁经开区共筹融资37.23亿元,为大规模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见证者说
南宁经开区出资20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向南宁经开区中小企业提供助保金贷款6亿元,广西佳利工贸有限公司、广西澳中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安捷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闽信集团等一批企业分别获得2000万元以上巨额贷款。企业代表们说:“融资难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经开区想方设法解决了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是企业的‘好娘家\’!”
6 改革服务企业体制机制,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2014年,南宁经开区创新服务企业方式,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得到了投资商的广泛认同。一是成立企业建设局,专门负责抓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和服务,重点抓中恒、研祥、神冠、柳药、海王、百会等项目的服务。二是实行重大项目领导挂点联系制度,对重大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名管委会领导、一个服务队的要求,全力全过程服务好项目建设,并规定责任领导每周必须到企业现场办公,企业有诉求的,要在1个小时内赶到现场解决。三是出台一系列服务企业政策措施,如制定《2014年经开区关于鼓励工业企业快增长、扩规模、上台阶的实施办法》,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鼓励企业挖潜改造、增资扩产、提升规模;组织编印《经开区企业重点产品名录》,鼓励园区企业互相采购互为配套;开通了贯穿银凯工业园、北部湾科技园的新环线免费公交线路,着力解决企业员工交通出行难的问题,园区内300多家企业共3万多名员工受益。四是将服务企业作为督查与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由南宁经开区“两重两问”办对服务企业情况进行跟踪落实。
●见证者说
广西安捷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饶志新对南宁经开区高效优质的服务深有体会:“入园后,无论是办证,还是建厂房,经开区工作人员都全程耐心地指导与服务,使企业很快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公司落户经开区的4年间,见证了经开区市容环境的巨大变化。“4年前金凯路还很冷清,如今这里已经跟市区没有什么区别了,可见经开区在改善园区环境上下了很大功夫,为企业营造了很好的发展环境。”
7 加强干部作风和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2014年,南宁经开区实施“八项铁腕整治工程”,着力优化服务环境:建立和完善服务企业体系,包括联系和服务企业制度、健全企业反映问题的渠道、完善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考核问责制度;建立完备的民生问题反映和解决体系;建立刚性的干部下基层、进企业的制度体系;建立务实有效的绩效考核督查体系;加大督查力度,完善督查体系;建立健全的问责体系,出台服务企业六项问责规定,出台作风效能问责规定,对推进重要工作不力,对服务企业、群众工作不尽责的责任人进行严格问责;建立注重实绩的干部考察制度;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的监督检查体系。今年以来,对39名干部和19个单位进行了问责,其中免职3人。
●见证者说
作为专门服务企业的职能部门,南宁经开区企业建设局创新了很多工作举措服务企业,局长黎德镇说:“企业入园后立即搭建联系平台,建立企业联系档案,让企业知晓所有的服务内容;一旦企业遇到问题和困难,第一时间到现场解决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马上组织召开协调会解决。‘每天一则短信解决两个问题\’已成为了企业建设局的惯例,即每天为企业解决两个问题,并把解决结果编发成短信向经开区领导汇报。”
(本版图片由南宁经开区管委会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盛通讯员李敏生梁俊环)为实现邕江沿线“环境更清洁、市容更整齐、风貌更亮丽”的目标,巩固提升“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成效,近日,西乡塘区组织规划、国土、城管、公安等部门组成联合...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