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记者叶丽萍
去年下半年,湖南卫视的真人秀节目《一年级》受到了不少一年级新生家长们的关注,其中关于小学生的习惯培养和教育问题也引发了一轮热议。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究竟是玩比较重要还是学比较重要?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问题对于家有一年级孩子的家长来说都亟待解答,1月9日晚,在一场公益性的教育沙龙活动上,几位富有经验的小学教师分享了他们的看法。
1
想培养好孩子
首先做个好家长
“家长怎么当,要注意些什么?对此,家长首先就要问问自己到底是谁,在孩子的面前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原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校长周积宁说,家长作为孩子人生的引领者,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的言行举止都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到孩子,所以说,一个什么样的家长就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如果你自己都是一个很粗暴的人,那么你的孩子也会变得粗暴。”周积宁说,很多家长对此并不自知,往往自己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却对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最后的教育效果都不会很理想。
对此,周积宁给在座的家长们举了一个实例,一个初二的男孩,在一次缺交作业后,与课代表产生了争执,并在争执不下后,男孩硬生生地扯下了课代表的一块头皮,班主任直接把男孩带到了时任校长的周积宁跟前,周积宁并没有对这个男孩进行责骂,而是跟男孩进行了一番促膝长谈,在聊天中,周积宁才得知,男孩在家里经常遭到家长的暴打,“后来我马上让他的家长到学校来,跟他们说,不能这样对待孩子。”周积宁说,正是因为在家里受到粗暴的对待,所以这个孩子才会逐渐形成粗暴的性格,因为家长的性格和价值观等等都会在平时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身上,“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首先自己要做到。”周积宁说道。
2
学会正面引导 不给孩子负能量
“孩子犯错是正常的,家长应该学会平和地去对待。”周积宁说,现在的家长普遍工作都很忙,平时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多,一旦孩子犯错,家长有时就容易简单粗暴地对待,甚至如上文那般,直接对孩子实行体罚或者其他惩罚。“对于孩子犯错的行为,家长应该是重在引导,而不是一味去惩罚。”周积宁说,对于孩子来说,他很多东西是不知道的,家长一味地去责骂孩子的错误,却不给出孩子一个正确的指引,那只能是让孩子产生疑惑甚至抗拒的心理。“作为家长,应该学会去欣赏孩子,并且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哪怕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周积宁为此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个美国小男孩,有一天,他的父亲给了他一把十分锋利的小斧头,男孩很高兴,很想试一试这把锋利的斧头,于是他来到了自家的后院,砍倒了后院里的一棵樱桃树,后来他的爸爸回来后看到被砍倒的樱桃树,感到非常生气,因为这棵樱桃树非常珍贵,是花了大价钱才买到的,现在却无端端被砍了,男孩看着爸爸生气的样子,心里感到很害怕,但还是坦诚地告诉了爸爸,这棵树是自己砍的,并告诉爸爸自己只是想试一试这把小斧头是不是足够锋利。男孩的爸爸并没有责怪他,而是夸奖了这个孩子,他说,虽然这棵樱桃树很宝贵,但是更宝贵的是你的诚实,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乔治·华盛顿,后来成为了美国的首任总统。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的头脑里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是非观念体系,对于很多事情的判断,他们会选择最简单的方式,因此他们也常常会犯错,这些都是正常的。“家长一定要学会去正面引导孩子,特别是对一些内向或者调皮的孩子,更要正面引导。”周积宁说,如果一个家长只是不断地去指责孩子的缺点,那样只会强化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如果家长可以转变一下思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也能找到其优点,那么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欣赏中得到勇气和信心,下一次再遇到同样的问题,孩子才能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避免再次犯错。
3
好习惯养成周期达一年 家长要坚持才能有成效
在沙龙中,不少家长提出了很多实际的问题,对此天桃实验学校的两位优秀教师给出了她们的回答。
一位家长提出,孩子刚上一年级,平时写作业的时候她都会陪在孩子身边,孩子也可以按时按量地完成作业,速度也比较快,然后她开始慢慢地“放手”,不再天天盯着孩子写作业。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学校老师给的反馈却是孩子在学校写作业写得很慢,也不太自觉,为此这位家长感到很苦恼,难道要一直陪着孩子才行吗?孩子什么时候才能独立完成作业呢?
对此,天桃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区优秀教师冯秀萍老师说,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家长不可太心急,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是需要家长的一个陪伴,因为在短短的半个学期内,孩子的习惯还没有形成,需要花时间去巩固。对此,周积宁也表示,家长应该认识到,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毕竟年纪还小,习惯的养成周期几乎需要一年的时间,所以还是需要家长的一个坚持。
4
设立奖励机制
化外部压力为内部动力
而另一位家长也提出一个问题,自己今年上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可以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了,但就是没有主动检查作业的习惯,感觉孩子没有什么主动学习的动力。为此,冯秀萍老师介绍,对于这样的情况,家长除了陪伴孩子一起检查作业之外,也要适时地给孩子以肯定,并且不能对孩子妥协,必须要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而对于孩子缺乏学习动力的问题,周积宁认为,家长可以给孩子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包括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有奖励机制的话,可以让学习从外部压力转化为孩子的内部动力,从而达到让孩子主动学习。”周积宁说道。
提到奖励机制,一位家长提出,目前她与孩子制定的奖励机制以物质奖励为主,包括孩子完成家务或者主动检查出作业的错漏时,家长就会给予孩子一定的金钱奖励。对此,周积宁表示,这样的物质奖励并不可取,“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员,做家务是他的责任,如果做责任之内的事情都要给钱的话,以后不给钱他是不是就不做了?或者他要更多的钱才愿意做?” 周积宁认为,家长可以建立奖励机制,可以用完成孩子的某个心愿为奖品来鼓励孩子,但是不能盲目用金钱作为奖励,这样做的话,操作不当便会让孩子的价值观产生扭曲。
5
帮助孩子
建立良好学习习惯
在沙龙上,周积宁反复强调的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基础知识打好,学习习惯养好是最重要的,因为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上到初中的孩子很多跟不上的原因就是因为小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如果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没有养好,基础没有夯实的话,上到初中就很难再补回来了,因为初中课程繁多,如果再花时间去补小学的内容,那么就顾不上那么多科目了。
“我们说初中阶段很好的一个学习方法就是北京四中的‘四轮方略\’,这个也可以从小学开始培养。”周积宁说,著名的“四轮方略”简单地来说就是课前预习(建立预习习惯),课堂听讲(注意听预习的时候不懂的地方),课后复习(把知识吃透,变成自己的)以及课后作业(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对此,有家长提出,自己也会督促孩子去预习功课,但是往往效果不佳。天桃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南宁市优秀班主任刘璐敏说,这是因为孩子自己并不知道预习的方法,“以语文来举例,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进行预习,首先把课文通读一边,并且标记不懂的生字生词,然后再通过查字典等方式进行一个资料的搜集,完成预习。”刘老师说道,如果家长不懂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进行预习的,也可以跟学校的老师进行一个沟通,在老师的指导下,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预习习惯。
而周积宁也认为,家长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是要多用游戏的模式,让孩子觉得学习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孩子爱上学习,并且主动学习。
新闻推荐
2014年广西进出口总值2491.1亿元,增长22.3%东盟仍是“好伙伴” “双核驱动”成引擎
2014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1221.8亿元,占广西外贸进出口总值的近一半。2014年,北部湾经济区6市外贸额2107亿元,占广西进出口总值的八成多。今报南宁讯(记者王春楠)2014年,在全国进出口贸易增速放缓、外需...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