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宁讯 今年以来,广西农信社大力创新推广库区移民权利质押“安心贷”产品,全区共有50多家县级农信社开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补助权利质押贷款,基本覆盖了有库区移民后期补助的县(市、区),为库区移民改善生活、发展生产提供了强力金融支撑。
该社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推广库区移民权利质押“安心贷”产品,允许移民以补助权利作为贷款的质押担保,贷款期限最长可达8年,贷款利率执行基准贷款利率并下浮10%,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万元,并规定自收到借款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贷款发放的相关手续。据介绍,该项贷款让库区移民在农信社授信范围内随贷随用,较好地满足和解决移民种养、建房、购房等大额支出的需求。
在重点扶持库区移民建房的同时,该社兼顾扶持移民种养、加工等生产经营项目,并优先满足库区移民农业生产资金需要,适当集中资金支持库区农业规模经营,支持基地农业、效益农业,促进库区农业产业化。把推进落实中小企业六项机制与移民就业结合起来,继续扩大抵押品范围,大力推行产品质押担保贷款、担保机构担保贷款、流动资金最高限额循环贷款等贷款品种,支持库区和移民新村周边企业发展生产,促进移民就业。
据介绍,该社目前已建成广西区内覆盖面最广、渠道齐全的支付结算网络,实现了跨行资金汇划乡乡通。针对水库移民补助资金单笔金额少、总笔数多、时间要求紧,处理起来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等问题,各级农合机构充分利用网点遍布城乡、点多面广的优势,发扬“白加黑”“5+2”精神,加班加点,及时、准确把补助资金批量代发到水库移民账户,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
为更好地服务水库移民,该社在营业网点的布设、自动存取款机的安装、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现代金融工具的建设上优先安排给库区移民,并延伸服务半径,为水库移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同时,加快推进“桂盛通”进千乡(镇)万村(社区)工程,努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无盲区、全天候”的农村金融服务渠道体系,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包括水库移民在内的农村群众足不出村就享受到基本金融服务。
(谢咏任)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姜木兰杜蔚涛本报实习生全聪随着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进入倒计时,我区各项准备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广西在连续5年提出“举全区之力办好博览会”之后,今年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