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苑
本报记者 林雪娜
在书法创作多元化的今天,追求创新之风的“怪书”屡见不鲜。回归传统的书道之美,则在喧嚣的氛围中显得尤为珍贵。8月20日,“管领清风——广西书法家黄智安书法作品展”在南宁举行。120余幅书法作品,浸润着书法家清幽的古琴声韵,散发出高古文雅、风轻云淡的气息。
行云流水的草书、俊逸清雅的行书、空静的小草、潇洒的行草……以手卷、条幅、扇面、斗方等形式展现了黄智安研习书法30多年的艺术追求。
黄智安自幼习书,喜好古人字帖。出于对古典文艺的热爱,他一边研习古文经典,一边醉心古人书法,后游学四方探访古人碑文遗迹。有一回,他与友人来到江浙一带寻访古代书家真迹,一睹真迹后感叹不已,后寻寻觅觅探访到古人墓碑,看到杂草丛生的碑文上苍劲有力的文字,想到古人对书法艺术的孜孜以求,感动不已。回来以后,他主编出版了《历代名家碑帖集字大观》,并领悟到:“自古承其道统之善书者,皆国学笃厚、道养渊深也。”
扎进书法创作的激情里,他汲取百家经典,深入古人文墨,寻味高古气息。行书取法米芾,胎息于颜鲁公,结字参东坡笔意,渐渐地,字如老僧坐禅、秀士抚琴般丰润典雅。小草则取法林散之自然淡逸的风格,以及怀素小草的简净风味。
如果仅从笔墨上去学习,那只能是“优孟衣冠”。黄智安认为:“书法境界的高低折射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修养、追求、文化。”在他看来,中国文化的经典学术思想滋养了书法艺术。如果缺失了人文精神这个前提,书法就等同雕虫小技,只能做一个“书法手艺人”。
于是,生活在喧嚣嘈杂的都市中,他选择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以修身养性研磨书道之美。平日徜徉于古贤哲精神境界,闲暇时抚琴弄箫品茗而书。在琴棋书画的潜移默化中,悟出书法创作的高境界:以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品性修养融入线条、空间、墨色之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一笔一划间,渗透传统文化的内涵,行云流水的笔墨,有如风烟俱净、山高水远。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杨波通讯员/黄晓娜)下个月,前来南宁参加东博会的嘉宾和游客驶出第二机场高速收费站时,将看到一颗鲜艳崭新的“迎宾大绣球”。绣球作为壮乡的吉祥物,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使者。近年来,位于...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