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爱跟大人去“逛”书店,那时多半是去玩的。到了懂得在书店里自己寻图书看时,已经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我第一次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鲁迅的文学道路》,从那以后就喜欢上鲁迅先生的著作,但我爱上买书,则是在经历了一次与书的“奇遇”之后。记得那是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刚到部队时,有天早上到湖南省长沙市去办事,路经一家新华书店,看到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引发我的好奇心,于是就跟着这个长队慢慢走。直到进入书店,才知道书店刚刚进了一批世界文学名著,大家排队正是为了争相购买呢。买书还需要排队,多新鲜的事儿啊。在那以前,人们的思想普遍被禁锢着,很多书都被当作“封、资、修”而难见天日,突然间所禁的书,一下子解禁了,自然会引起渴望读书的人浓厚的兴趣。在新华书店排长队买书这个场面,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并鼓励我养成了对书的热爱,以及搜书买书的习惯。
正是在这一次新华书店前稀里糊涂的跟队中,我买了一套《安娜·卡列妮娜》和一套《希腊的神话与传说》,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世界文学名著,它应该算是我正式买书的一个开端。之后我只要路过书店,总要进去看看,碰到合意的书就把它买下来。有时候还会专门到书店去搜书寻书,感受其中的乐趣,逐渐的也就买了一些书。
我在武汉中南民族学院(现为中南民大)上学时,学校大门前的街道上,开有一些小书店,我在这些小书店里买到过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和《钱钟书论学文选》第6册,买到过上海译文版的豪华精装本《呼啸山庄》和《简·爱》,当时这批豪华精装本还有最初的《百年孤独》译本,我犹豫了一下,没有买,就此失之交臂,甚为可惜。
那时候会有书店的人把一些折价书拿到校园里去卖,我在学校买到过一本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一套狄更斯的《荒凉山庄》。《荒凉山庄》一套两本,只卖一块二毛钱,让我赚了一个小便宜。
在武汉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校园,我买了一套《梁实秋散文》,一套《林语堂文选》,前者共四册,后者两册。
逛书店,让我买了不少自己感兴趣的书。在本地新华书店,我买过《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唐宋名家词选》《呐喊》《鲁迅杂文精编》《子夜》《茅盾散文速写集》《家》《巴金散文精编》等。在北京西单和王府井,上海南京路,我都逛过书店买过书。在成都街边的一个小书摊里,我买过一本川端康成的小说集,集中收录他的三部小说代表作《雪国》《千鹤》和《古都》,还买了萨特的《理智之年》《厌恶及其它》,好像也只花了两块多钱。在南宁书城,我买的书就比较多一点。我是每到南宁就必逛书城,而且都不会空手而出。南宁书城为我家书柜充实过不少的图书。
除了在书店买书,我还邮购过一些书籍。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中国书店等,我都邮购过图书。但邮购得最多的,是三联书店的郑州和杭州这两个分店。
人常说书非借而不能读,但我确实没有多少机会去借书,且借书、还书还都有个手续要办,即便是书借回来了,也不可能按时把它读完。因此我很少去借书。
买了书,当然不等于就都能读了。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只能抽空读上一点。然而读书的速度总是赶不上买书的进度,这可能也是许多想读书的人的一个苦恼。尽管这样,爱书的人还是乐此不疲地到处去搜寻图书,只要看到自己喜爱的书,明知买回去不一定读得了,也还是忍不住要买下来。染上此好者,也确实是拿自个儿没办法了。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许丹婷)3月27日,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在广西人民会堂召开。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跃飞主持会议。常委会组成人员52人出席会议,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会议传达了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