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延伸
南宁市乐贤村的这个“千人坟”是怎么回事?
乐贤村委会主任黄寿维介绍,1939年底,南宁第一次沦陷,日本侵略军在沙井的乐贤村、金鸡村一带设立据点。
根据南宁博物馆公开资料显示,当时许多村民扶老携幼,躲到比较远的山区,不能带走的粮食等物资全部装进陶缸,埋在自家院子或田地里。由于走得匆忙,村民所带的少量粮食很快吃完,便商量着分批回村取粮食。一些村民就是在回村取粮时,不幸被驻守的日军包围抓住。据资料记载,仅1940年农历正月廿八,就有30多名无辜村民被日军押至白坟坡附近集体杀害。
日军撤退后,村民们陆续返回村庄。1941年春天,有村民在白坟坡附近牧牛时,无意中发现很多尸骨。根据尸骨上遗留的钥匙、饰物、衣物等,辨认出是之前日军集体杀害的30多名村民的遗骸。
记者了解到,南宁沦陷期间,日军四处烧杀掳掠,遇难者数量难以统计。日军撤离后,村民们在沙井一带不断发现众多遇难者遗骸。
之后,乐贤村北槐坡教师黄海山建议,把遇难者的遗骸统一收殓,合葬在沙井的黄章岭上,得到当地群众的赞同。于是,当地群众在乐贤村黄章岭上,挖了一个长、宽、深各2米的大墓穴,将遇难者的头颅骨殓装入6个特大水缸,入墓埋葬。
由于遇难者数量太多,这6个大缸都装不完遗骸,还有部分只好另行处理。
黄寿维说,当时很多遇难者已经无法辨认,乡亲们是根据尸骨腰间挂着的钥匙,与各家门户的钥匙孔相对照,才辨认出其中85具尸体的姓名。因此,墓碑上只刻了所知的这85名遇难村民的姓名,更多人则是无名无姓,无法查证。由于遇难人数太多无法统计,这个合葬墓被称为“千人坟”。 (吕海锋)
新闻推荐
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赵劲松)4月4日,记者从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为满足4月至5月初广西连续假期出行需要,宁铁在前期已增加运能的基础上,从4月9日起继续对热门方向动车组采取加开或重联运行...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