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以上话题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公众微信平台“南国早报”(微信号ngzbnews)。
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何秀)近日广东佛山一位数学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数一亿粒米”,引起媒体和网友广泛关注。9月8日,南国早报微信公众平台在早新闻“聚焦”栏目发布《小学老师布置奇葩作业:数1亿粒米》一文,网友们就此展开了讨论。
观点1:易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
不少网友坦言,不赞成学校老师出“数一亿粒米”的奇葩题目,因为学生幼小的心灵承受不了太沉重的课业。
网友“暖春”提出,现在是高科技时代了,数学老师让数一亿粒米,这是要考孩子们的专注力还是什么能力?老师应该多方考虑,尽可能布置一些让孩子感兴趣肯动脑筋的作业。
“数一亿粒米,并带去学校?这不切实际!”网友“黑蔷薇”说,老师布置作业时要求“用食品袋装去学校”,还强调要学生和家长一粒一粒地数。显然,老师对这一亿粒米也没有概念。“家长劳碌一天下班回到家,还得跟着孩子数米。数错了,是不是得重数?不重数,是不是又要教孩子如何蒙混过关?这样一来,教育的意义在哪?”网友“桃子”认为,亲子配合可以促进家庭关系,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要求过度,就会变味。一些网友希望老师不要搞无意义的花样,不切实际的教育,会浪费双方的时间跟精力,也不利于孩子成长。
“布置作业时要求一粒一粒地数米,交作业时却说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这是要从小培养学生不诚信、投机取巧的习惯?”网友“远方”也提出质疑。网友“森林木”说,这道作业确实有助于拓展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但是作为常规作业难度过大。网友“学会感恩”也称,老师的做法不可取,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学生,给学生带来较重的思想负担。
观点2:可培育学生拓宽思维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认为,老师出的这个题目不错,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网友“纹房四宝”说,他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毛病,鼓励学生拓宽思维换个方式数,数学本来就要变通。网友“点点妈”也认为,老师布置作业的初衷没有错,只是交代不够清楚,以致于学生和家长误解了。如果老师用上后来解释的“估算”二字,效果应该会好很多。
网友“changan”也认为,小学老师布置这样的作业,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其目的不过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做题。网友“得意”提出,如果大家都认真地去思考这道题的性质,就应该会灵活解答。该网友希望家长不要浮躁,学会沉下心来思考题目的存在性和合理性。
还有一些网友热心提出,换个思维做作业,有时候也会轻松有趣得多。“我会这么教孩子:一粒米太轻,可以先数出100粒米,秤一下重量。然后算一算1亿粒米是100粒的多少倍,如此类推。”网友“法苏Felicia”认为,老师布置这道题的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身为理科生,他并不觉得此题奇葩,反而觉得创新有趣。
观点3:教学创新应结合实际
还有一些网友提出,老师出题考学生时,追求创新是好事,不过也要注意题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并充分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教学创新应结合实际来展开,否则就无法达到提高真正的教育效果。
网友“桃子”希望,老师和家长能互相理解,今后老师与学生及家长沟通时,应确保信息完整、沟通有效。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双方更要互相配合,紧密合作。
网友“雪”也表示,老师是想让孩子对“一亿”这个概念有深切体会,所以才布置这样的实践作业。家长们不要用急于求成,用传统的思维去限制孩子发挥智慧,更不要冷言冷语浇灭老师培养孩子开放性思维的热情。
还有网友提出,学校今后应该对创新题目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论证,建立具有学校教学特点的创新作业题库,真正达到教育学生、提高能力、促进思考的目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颖实习生黄晓)昨日,记者从第15届“两会”指挥中心投资促进部了解到,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签约仪式将于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