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卿/漫画
关注教育惩戒新规
南国早报记者蒋晓梅阮萃
提起教育惩戒,人们往往认为是不好的事情。实际上,教育惩戒也有很多正面的事例。连日来,不少“过来人”谈起了自己的经历,正是当年老师对自己的惩戒,让自己变得更好。
1惩戒时
保护学生自尊
小谭是北京科技大学一名大二学生,回忆自己的求学生涯,他认为初中班主任丁莉老师对自己影响最大。丁老师非常严,但全班同学都服她,因为在教育学生时,她都会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当学生上课时走了神,丁老师会晃一晃手中的红外线笔,在走神学生的书本上扫一扫。小谭记得很清楚,有一次他正走神时,课本上晃动的红点将他的注意力拉了回来,那一刻他很紧张,担心会被点名批评。“我当时是班长,老师没有当众批评我,维护了我的面子”。小谭说,自己事后觉得又惭愧又感激。
熟悉以后小谭发现,丁老师很少当众点名批评学生,有问题她会私下跟学生讲道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改正。有一次,班上两名同学开低俗的玩笑,丁老师知道后非常生气,她将两名同学叫去办公室,教育了很久,最后两人认识到错误,主动在全班同学面前道歉。自那以后,班上的风气正了很多。
当记者联系上丁莉老师,她表示:“‘教不严,师之惰’,学生犯了错,老师当然得管。”丁老师说批评教育学生是教师的义务,“老师该纠结的不是管不管的问题,而是如何管的问题。”她坚信“思想通,才能行动通”,发现问题她会私下找学生谈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做错了。她说:“当学生和家长认可了你,感觉到你确实为了孩子好,不论是表扬还是批评,他们都能接受。”
2用惩戒把学生“赶”回正途
江先生非常感谢当年老师的做法。他认为,在懵懂的少年时期,惩戒是一个有效手段,及时修正跑偏的轨迹。
江先生称自己从小淘气,高中成绩一直是班里的中下游。高二那年,他迎来了一个新同桌,两人正好“臭味相投”,一发不可收拾,上课双双开小差,成绩明显下滑。
当时的班主任果断把他俩分开,并认定“主要责任人”是江先生。老师把他拎出来,在讲台前另摆了一张课桌,让他一个人坐在那里,“相当于是老师眼皮底下的一个雅座。”江先生认为,那样一个众目睽睽之下的“雅座”,其实就是一种惩戒。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觉得受到了伤害。仔细回想,他认为是因为“知道老师没有放弃我”。
坐到“雅座”后,老师上课会时不时点名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或是在发现他走神、开小差时,敲敲桌面提醒他。这些都让他感觉到,老师在尽力挽救他。
在这种惩戒的效应下,江先生抓住高三的时间,上演了逆袭,考上了本科,“像是突然开窍了”。后来他获得去法国留学的机会,目前在江苏从事金融工作。
3让“被罚者”变成“监督者”
对于如何实施好教育惩戒,在南国早报开设的交流群里,家长们进行了热烈讨论。绝大多数家长认为“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相结合”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不过,老师在惩戒学生时,也要讲究艺术性。有时,虽然是惩戒,但换一种方式实行,学生会更容易接受。
蒋女士认为自己儿子的班主任就挺有惩戒艺术。她儿子在就读小学一年级时,很多学生课堂纪律不好,喜欢在课堂上说话。班主任韦老师会邀请特别“闹”的同学上讲台,做课堂观察员,要找出3名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自己才可以回座位。虽然还是罚站,但也赋予了被惩戒者一定的权利。如此一来,被罚者也不会有强烈的被孤立感。在这个过程中,被惩戒的孩子会意识到讲话不好,并渐渐地学会了控制自己。
南宁市月湾路小学张清平老师介绍了自己的做法。一天,张老师把屡次迟到未改的一女生叫到身边问:“明天你是否能第一个到校,帮助老师统计班级迟到的同学?”女生微笑着点点头。第二天一大早,张老师看到女生面带微笑,认真地做着统计。当女生交迟到名单时,张老师表扬了女生,因为名单里没有她的名字。
今年40岁的陈先生曾经是一名爱“动手”的学生。老师安排他跟同班弟弟同桌,对于陈先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惩罚”。因为害怕被父亲惩罚,他不敢对弟弟“下手”,慢慢地他骚扰同学的机会越来越少。时不时,李老师还会在班上表扬他,说他每天都有进步,与同学关系越来越融洽了。渐渐地,陈先生也慢慢地习惯了遵守纪律。
4惩戒在于
影响和带动学生
讨论群里,一名学生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惩戒主要是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对待,这是学生抵制惩戒、不服惩戒的主要原因。
南宁三十三中的付松锋老师表示,惩戒本身是一种制度,而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学生犯了什么错,就要受到相应的处分。当然,在执行过程中,有可能会有不当,但如果离开了惩戒,教育是不完整的,并不意味着惩戒就是伤害学生自尊心。
付松锋老师讲述了自己带班的经历。他曾经出差一个星期,回来后听到数学老师反馈,这段时间他所带的高三班级学生作业交得不好。学生在教室里,默默地看着数学老师“告状”。
上课时,付老师走进教室,坐了20分钟,一言不发。最后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人生的成长重要的不是我在的时候,你做什么,而是我不在的时候,你做什么,这才是真性情。写完,他还是一句话不说。看到这句话,很多同学都把头低下了。有学生开始写东西,下课自己把检讨书交给他。
他认为,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惩戒方式。对于高中生来说,有时苍白的说教,远不如学生内心的反思和琢磨重要。后来,学生毕业回来,很多事情都已经遗忘,但这件事大家都记得。惩戒本身是制度,更重要的是在于会影响人,带动人和鼓励人。不应把惩戒当成警告、警示,而忽略了惩戒背后的带动和鼓励。
新闻推荐
南宁讯11月21日上午,南宁市良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滨江广场举行2019年“全国安全用药月”良庆宣传活动暨保健食品“五进”...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