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明勇
“现在基本不用外出打工了,在家门口就有工做,收入也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加上政府的多方支持,我完全有信心走上致富道路。”贫困户李志民告诉记者,他在2019年成功脱贫摘帽。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同富村,通过引资发展村集体经济,让全村焕发出新貌。
6月23日上午,记者在生姜种植基地看到,十多名村民在忙着拔生姜、剪枝,装箱运到分拣中心清洗后打包外销。村民韦芳芳说:“拔、剪、清洗和装箱,每斤能得4毛钱,一天下来有近200元收入。以前村里人都是外出打工,现在村里就有活干,在家门口做工挣钱,又能照顾家庭,这样挺好的。”
2016年之前,同富村村集体经济为零,是典型的“空壳村”。驻村第一书记陆日锋到任后,经多方努力先后引进了9家专业农业技术公司,发展了沃柑、砂糖桔、火龙果、生姜等多个种植基地,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增强了村集体经济。2019年同富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5万元,2020年截至5月已到账55万元,预计到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超85万元。
陆日锋介绍,同富村已有10000多亩土地流转,村里600多农户通过土地流转人均年收入超5000元,实现了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截至2019年底,同富村已完成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工作,贫困发生率为零。“目前村里的产业对工人需求量很大,用工高峰期我们还需要到外面去招工,邻村一些人也来我们这里务工挣钱。可以说,在同富村,只要肯干,没有不脱贫的。”陆日锋坚定地说。
生产队队长李敏生介绍,同富村生姜种植面积达到2500多亩,产品远销山东、河南、广东、四川、重庆,目前收购价格每斤在5元左右,每亩利润在8000元以上。生姜从种植、收获到外销,务工人员基本使用村民,“整个环节,我们人工成本每亩投入近3000元。我们在用工时候也倾向于优先照顾贫困户,今年有近千人次到我们基地从事生姜工作。”
通过流转土地分红,加上务工,同富村民年均收入基本超过1万元。今年40多岁的李志民,家中有两个小孩,6亩土地参加流转,每年可以拿到6000元分红。他同时还种植4亩甘蔗,平日里到基地务工,每年务工收入8000至1万元。与记者交谈时,正在剪姜苗的李志民很腼腆,“现在政策好了,我也想趁着年轻多干点。在村里干活,工钱也不低,重要的是近家能照顾小孩。我们也希望通过各方面的引导、支持,把自己生活过好,走上致富道路”。
新闻推荐
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雷倩倩)南宁市民买车缴纳车辆购置税,可以不去办税厅排队啦。为方便纳税人办理车购税业务,国家税务总局南...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