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逃脱”里有真人扮演的角色出来吓人。
不少青少年在暑期组队一起玩游戏。
编者按:
不久前,南宁市民王女士的儿子响响(化名)和同学去玩密室逃脱游戏,被恐怖的游戏情节惊吓到需要住院治疗(详见南国早报7月23日5版报道)。
“密室逃脱”“剧本狼人杀”这类游戏有多恐怖?适合未成年人参与吗?本报记者为此进行了体验调查。而专家给出的建议是,还没有足够辨别控制能力的未成年人应谨慎参与此类游戏。
南国早报记者黄占玲李艺见习记者兰敏/文苏华/图
现象篇
暑假到了,不少青少年结伴去玩“密室逃脱”等游戏
为吸引顾客,游戏多为恐怖主题
“密室逃脱”“剧本狼人杀”这类游戏有多恐怖?记者对南宁多家密室逃脱、剧本狼人杀游戏室进行了走访调查。
1因为一场游戏
12岁男孩被吓坏了
尽管儿子响响已经住院了一个多星期,但王女士仍旧遵照医嘱,不再在儿子面前提起他在7月17日去玩密室逃脱游戏的事。“现在只要一听到鬼神,他就会露出惧色。”王女士说。
王女士称,17日响响和同学一起到国贸中心的一间游戏室,参加了一场以恐怖为主题的密室逃脱真人游戏。据她事后了解,游戏刚开始响响就被里面的恐怖装潢、音效吓着,心里打起了退堂鼓,但怕同学笑话,于是硬着头皮体验下去。该游戏时长约3个小时,到游戏结束时,响响已经被吓得全身无力,脸色发白。
响响回家后,王女士发现他精神萎靡,于是紧急送医。医生告诉她,响响是因为精神受到了过度的惊吓,才会出现这些症状,实际上以响响的年龄,不适合玩此类游戏。住院4天接受心理治疗后,响响才慢慢走出了心理阴影。
2游戏暑期受热捧
商家一天接待上百人次
在封闭的空间里,与队友一起跟随剧情寻找线索,破除机关,破解谜案,过程惊悚、悬疑、刺激……近年来,“密室逃脱”“剧本狼人杀”等游戏十分火热。据介绍,此类游戏最早源于同名的电脑游戏,随着玩家的需求不断提升,以及影视作品的影响,线下真人密室逃脱体验店逐渐流行开来。
记者在一网络团购平台搜索“密室逃脱”,发现南宁有近百相关商家。这些店多位于繁华商圈,其中国贸中心就有13家。记者发现,每个商家提供的游戏剧本都不相同,但都以“恐怖”“悬疑”等元素为卖点。不少玩家在体验后评论称,就是专门挑选恐怖主题来体验的。
价格方面,根据剧本的精细程度,每人次的价格从30多元至百元不等,每个游戏需要4个人才能成团,若人数不够,则要和其他玩家拼团。
7月24日,记者在国贸中心走访看到,不少游戏室等候区都有年轻人在排队,还能听到游戏区里不时传出尖叫声。记者了解到,一些店铺的人气主题游戏需要提前一天预约场次,暑假是游戏室的旺季,商家平均每天可接待上百人次。
3水准良莠不齐
靠恐怖元素招揽玩家
“密室逃脱游戏在南宁出现已有六七年时间。”南宁市民许女士是一名“密室逃脱”老玩家,“以前的游戏就是大家一起简单地找线索、解密、闯关,装修不如现在有氛围,也没有真人NPC(英文non-playercharacter的缩写,意思是指为了游戏进行而设置的角色,一般在游戏中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进行互动。”
据记者了解,密室逃脱类的游戏分有不同的类型,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是传统机械解密类型和这几年开始兴起的真人NPC主题类型。为了吸引客流,不少商家利用年轻人喜欢寻求刺激的猎奇心理,推出恐怖主题游戏来招揽玩家。在国贸中心一楼,游戏室贴出的宣传海报就普遍带有恐怖元素。
密室逃脱有多恐怖?7月24日,记者选择了一家评分较高游戏室,挑选了一个恐怖主题的剧本进行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记者发现,虽然游戏情节较为简单,但在道具、场景的暗示下,真人NPC的突然出现很容易制造恐怖氛围,参与者受到惊吓是常有的事。
资深游戏爱好者黄先生表示,这类主题密室大部分靠黑灯瞎火来烘托气氛,并由真人扮演的角色出来吓人,很像改良升级版的鬼屋,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惊喜感。
数据篇
过半网友:“玩过头”会留下心理阴影
在南国早报发起的相关调查问卷中,54%的网友表示,玩情节过于恐怖的密室逃脱游戏,会留下心理阴影,而南宁众多经营的游戏室普遍对参与者的年龄没有限制,常有未成年人参与其中。
调查数据显示过半网友认为有心理阴影
近日,南国早报在官方微信平台上发起了“密室逃脱/剧本杀”相关游戏的调查问卷。截至7月25日下午6时,共有1354名网友参与投票。
在“密室逃脱/剧本杀”的乐趣在哪里这一选项中,34%的网友认为解密过程很有乐趣,20%网友则表示享受游戏所营造的氛围。此外,54%的网友表示,如果玩“密室逃脱/剧本杀”的情节过于恐怖、血腥,会给心理留下阴影。
“我之前跟朋友去体验了一个恐怖主题的密室逃脱游戏,回来后好几天都睡不好觉。”市民廖女士表示,有的主题密室环境和氛围过于恐怖,游戏时间很长,长时间待在里面容易造成心理阴影。“胆小的人不太适合去体验。”廖女士说。
少有年龄限制
未成年人也可玩恐怖游戏
这类恐怖游戏是否适合未成年人玩?调查问卷数据显示,65%的网友认为“不合适”,还有31%的受访者认为“看情况,如果情节不恐怖,适合未成年人便可玩”。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南宁的不少商户对于玩家的年龄没有限制,有商家还推出了“未成年人密室优惠券”吸引未成年人消费。另外,部分商家虽然有12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能参与游戏的相关提示,但实际上并不核查参与者年龄。
南宁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也曾参与过类似的游戏,回来大呼很吓人。但当陈先生问起既然游戏吓人为何还要去玩时,孩子回答说老板也没说未成年人不能玩。这让陈先生有些后怕:“有些游戏真的不是适合孩子玩,如果他玩了一个更恐怖的游戏,受不了,说不定就会出问题。”
早报调查
●密室逃脱/剧本杀的乐趣在哪里?
和朋友一起玩游戏就很开心763票33%
解密的过程很有乐趣793票35%
享受游戏营造的氛围476票21%
游戏剧本更新快,内容多266票12%
●如果玩密室逃脱/剧本杀的情节过于恐怖、血腥,心理承受如何?
会给心理留下阴影,需要几天甚至更久才能缓过来737票54%
还行,虽然害怕但在承受范围内468票35%
不害怕,玩的就是刺激149票11%
●你认为未成年人适合玩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游戏吗?
不合适893票66%
合适35票3%
看情况,情节不恐怖,适合未成年人便可玩426票31%
●这类游戏是否应该在年龄、情节、恐怖程度等方面作相应的市场规范?
是的,部门应该行动起来,所规范的内容越详细越好993票73%
应该规定未成年人不可参与315票23%
不应当规范46票3%
建议篇
未成年人应谨慎参与恐怖类游戏
“密室逃脱”等线下游戏各种烘托恐怖气氛,如果未成年人因为玩这类游戏受到了伤害,应该如何应对?
律师说法家长有权向商家追责
如果孩子真的因为玩这类游戏受到了惊吓并由此产生了后遗症,家长是否可以对商家进行追责?广西一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迎宁称,虽然国家尚未对包括游戏在内的文化市场,建立针对参与对象年龄的强制分级制度,但是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制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可以看出,该法律条款的目的就在于防止不良信息侵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也就是说,如果游戏本身包含了不合适未成年人接触的恐怖信息,商家不能让未成年人玩;如果游戏尚未达到禁止未成年人接触的地步,但又有一定的感官刺激,未成年人则应在家长陪同下进行游戏。此外,商家除了设立告示提醒之外,也应对游戏者进行年龄查验审核。否则,如果孩子真的因为玩游戏受到了惊吓并由此产生了后遗症,家长有权向商家追责。
某密室逃脱游戏室的老板韦先生称,现在很多商家为了吸引顾客,都会将恐怖元素作为密室逃脱的噱头,“其实我们也意识得到有些游戏不适合未成年人,但其他商户都不管,我们也只好随大流”。作为业内人士,韦先生希望相关部门出台相关规定加强对市场的规范和监管,尤其对于未成年人参与游戏这方面,应当作出详细的界定。
专家建议
未成年人谨慎参与
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黄玲介绍,未成年人缺少人生经历,对自我、对世界的认识都不成熟,也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虽然对恐怖游戏的接受程度因人而异,不排除有些未成年人胆子特别大、适应能力也很好,但是有的未成年人在玩了恐怖游戏,感官受到刺激,就会把游戏里的经历当成真实的,因而产生后续的心理问题。
如果孩子受惊吓了怎么办?黄玲介绍,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带孩子脱离刺激环境,多陪伴他们,安抚他们的情绪,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帮助他们摆脱虚假想法的影响。在此期间,家长要照顾好孩子的情绪,不能用这件事去“逗”他们,因为这并不是能拿来开玩笑的事。
此外,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如果一个月后,那些恐怖的画面、声音等还时不时闯入孩子的脑海,影响孩子的睡眠或是正常的学习生活,那么家长就要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以免造成更大的影响。实际上,“受惊吓”对孩子来说,是成长当中的挫折,家长需要重视,处理得当可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处理不当则有可能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广西社会心理学会副秘书长韦海花也表示,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如果玩游戏感到害怕想退出,就要大胆地提出来,“害怕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相反,不能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就会造成伤害”。
新闻推荐
在南宁市罗文水库拍摄到新智彗星拖着两条美丽的彗尾(黄圈处)。摄影爱好者“大琪”摄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佘鸿雁)近日,一颗肉眼...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