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在路面遥控无人机抓拍?本报记者程勇可摄
本报讯(见习记者苏昭宇通讯员苏铮列)近年来,南宁交警部门推行“空地”一体化的新型勤务模式,配备无人机对机动车违法停放、不礼让斑马线、跨压道路实线等交通违法进行查处。数据显示,近几个月来,在双拥青山路口、民族大道会展中心路段、凤岭立交等区域,南宁交警通过无人机抓拍大量不按规定行车的违法行为,每月逾3000起,其中加塞、随意变道、压线行驶的违法行为占比达60%。
1月18日上午,记者在竹溪立交看到了正在进行抓拍任务的无人机。它从人行道上起飞后,不一会就飞到道路正中央的上空,距离地面约有10米,无人机摄像头对着竹溪立交拍摄。随后,通过图像实时传输,在人行道上操控无人机的民警可以在屏幕上对过往车辆进行监控。
在无人机面前,违法变道、加塞的车辆无处遁形。1月13日下午5时50分左右,在双拥青山路口,一辆白色宝马车从最右侧道路意图加塞至左转车道,被无人机成功抓拍。
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七大队民警韩朕告诉记者,在日常工作中,民警将无人机用于非现场执法的交通违法证据取证,主要对机动车违停、不按规定车道行驶以及工程运输车的严重违法行为进行取证。在启用无人机执法之前,由于道路车流量较大且难以找到合适的拍摄角度,执法取证比较困难,很少能抓拍到不按规定行驶的违法行为。在使用无人机后,可以在不影响车辆通行的情况下选择很多角度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抓拍,效果十分明显。
韩朕表示,目前,车辆在行驶中加塞是交警重点查处违章行为,加塞行为的危害主要在于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加塞行为容易导致正常行驶的驾驶员操作不当产生交通事故,是一个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也是不文明行车的表现。在启用无人机拍摄后,不少司机觉得太过严厉,但在经过民警解释不按规定行驶的危害后,司机对处罚表示接受。从交警的执勤过程中看,经过整治后,市区交通的流畅度确实有所提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金玲实习生李晓彤)7℃!今日早晨,南宁气温降至本次冷空气过程最低点,早起上学上班的市民要裹紧衣服了。而随着阳...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