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居民在单元出入口停放电动自行车还私拉充电线?本报记者林显威摄(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彭媛媛赵金玲
凭借轻便、快捷的优势,两轮电动车、两轮共享单车、两轮共享助力车(共享电动车)成为市民日常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据统计,南宁市现有电动自行车200多万辆,相当于平均三个人就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不过,在电动自行车为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因充电不当引发火灾事故的安全隐患也一度成为社会焦点。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在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自治区人大代表俞剑提出“关于以共享两轮出行行业为抓手,加快全区绿色出行创建的建议”,建议政府支持两轮电动车换电能源网络建设,推动电动自行车电池“以换代充”等。
隐患:管理不规范充电隐患大易发事故
市民小覃在大沙田银海大道金象三区租房住,这是一栋六层高自建房,住的大多是外来租户。在一楼,房东隔出150平方米作为小卖部仓库使用,剩余大约80平方米就是整栋楼停放电动自行车的公共区域。由于预留的插座有限,无法满足整栋楼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需求,租户们只能以四处拉电线、拉排插的方式来给自己的车充电。
对于就住在该栋二楼的小覃来说,他感觉自己的居住环境并不安全,“生怕楼下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时发生短路或其他意外,一旦发生火灾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为此,他联合楼里的租户向房东提出“改造一楼停车公共区域、完善充电设施装置”等建议,但房东并不理睬。
实际上,小覃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据消防部门统计,2020年1月至10月,全区已发生涉电动自行车火灾126起,死亡11人,而违规充电是引发涉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难点:小区充电桩设施不足致充电难
“电单车电池充电存在的安全隐患,究其原因有几个方面。”俞剑认为,广西是拥有两轮车出行量较大的省市,电动自行车中以超标车的数量居多,且分散广。尤其是目前市面上的电池管理有待规范,部分小区建设的集中充电设施规格不一等。
在记者随机采访中,一些小区居民表示,“充电难”是小区里“电驴族”一大痛点。家住凤岭南路的小黎说,他们小区虽然在地下停车场划定有专门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但可充电车位并不多。由于电动自行车现在充电模式耗时长,通常要充4到9小时才可以充满电,遇上需求高峰,更是一位难求。
外卖配送小哥陈志斌说,对于像他们这类即时配送人员而言,充电是否便捷快速对工作有着极大影响。
其实,“充电难”的现实问题,主要矛盾集中点就在于电动自行车如何更好监管和规范管理问题。部分受访者提出,是否可以多建设充电桩等设施,解决了安全有效充电的问题,也势必能减少很多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隐患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对于电动自行车电池安全管理问题,2020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南宁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有明确规定,“鼓励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的生产者、销售者采取以旧换新、折价回购、补贴等方式回收废旧蓄电池和电动自行车”。
建议:建设两轮电动车换电能源网络
除了从立法角度来加强对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还有哪些方法能有效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问题?
俞剑提议,可以考虑引入“换电”模式,即以两轮共享出行为突破口,建议广西政府支持两轮换电能源网络建设,推动电动自行车电池“以换代充”,鼓励相关企业在全区建设电动自行车换电柜等基础设施,在全社会普及换电教育,研究在南宁等有条件的城市率先进行试点等。
那么,什么是“以换代充”?实际上,这样的措施已在国内一些城市被运用在电动自行车充电范畴内。如,2020年11月,昆明街头出现多款类似储物柜的电动自行车换电柜,只需下载相应App,约30秒就可以更换一块共享电池。
而上海作为智租出行换电业务推行首站,已在青浦、杨浦、浦东等地区布局超过500个站点。每平均1.5公里的区域,配送站点、小区门口、商区中心、电动自行车车行……随处可见智租出行智能换电柜。
“构建绿色安全的民用电动自行车换电网络关乎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生活便利需求以及生活品质提升,也有助于加速居民非国标电动车更新。”俞剑表示,国家提倡人民“绿色出行”,很多城市正在创建绿色出行城市、优化慢行交通系统。按照中央“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深化供给侧改革”的精神,广西如果可以将便捷的两轮换电基础能源网络纳入规划建设,未来必将为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建设增添助力。
新闻推荐
去年南宁住房公积金余额267.9亿元 新增公积金缴存职工十万余人
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李俭芹)近日,南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南宁公积金中心”)“晒”出的2020年度“成绩单”显示:2020...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