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参加社区团购购买的西葫芦(下方),不如便利店自营的西葫芦(上方)品相好。
记者采访发现,经常有市民参加社区团购后忘记提货。图为南宁一家便利店的角落,专门用于堆放无人认领的团购商品。
聚焦社区团购之思考篇
南国早报记者王斯巫碧燕经小飞文/图
社区团购的火爆程度与日俱增,伴随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譬如,如何保障团购平台的商品质量?市民购买到问题商品,该找谁处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社区团购监管出现空白,一些店家因种种原因选择退出。
现象有店家选择退出团购平台
在南宁市仙葫开发区盘古路开便利店的林先生说,自从附近出现了很多社区团购的提货点后,他店里的米面油等销量就惨淡了。无奈之下,他只好选择做“团长”,“没办法,我不干,别人也会干,再说‘团长’的门槛不高”。
也有店家担心,价格低廉的社区团购会抢走实体店的客源,进而逐渐取代实体店。为此,一些店家选择退出大型社区团购平台,转而自己做促销。
在在水一方小区经营超市的方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们卖的东西和我店里的东西都一样,现在小区的‘团长’那么多,帮他们(社区团购平台)卖货利润不高,还不如卖自己的货。”方先生说,为稳定客源,他和一些商家合作推出了自己的促销活动,市民进店扫码可以享受满50元减10元的优惠。
杨女士是南宁生鲜团购领域的“元老”,也是数十个微信团购群的“团长”,曾创下一个团一天卖出100多份原切牛排的记录。她还是各大团购平台的供货商,主要供应一些牛肉冻品。最近,她选择退出大型团购平台,继续活跃在微信团购群。
“大平台的条件很苛刻,不但榨干了供货商的利润,不给任何补贴,还要我们承担全部售后。消费者反映最多的就是丢件,其次是退换货,我们焦头烂额,只能选择退出。”杨女士认为,团购有社交属性,属于熟人经济。比如,微信团购群往往是“宝妈群”“邻里群”,大家互相影响,跟风下单,“比冰冷的团购平台更有人情味”。
调查“团长”无法保障商品质量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市民参加社区团购后,会遇到所购买商品丢失或者买到疑似问题商品的情况,却不知该如何处理。虽然大型社区团购平台都提示有质量问题可退换货,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容易。
2月3日,记者拨打12315投诉热线,询问在社区团购平台遇到问题时该如何处理。工作人员表示,需要了解所投诉商品商家的详细地址等信息,或者所投诉平台的详细地址信息,他们才能介入监管。记者了解到,因为担心投诉处理程序过于麻烦,很多消费者买到问题商品后,往往选择不了了之。
有业内人士分析说,社区团购的整体需求在不断增加,入局者越来越多,引发社区团购电商新一波乱象出现。除了质量问题,配送效率有待提升,整个服务体系也出现很多不完善之处。
业内人士称,目前,社区团购更需要有针对性的监管。比如食品安全溯源,眼下社区团购的经营模式是平台、自提点、“团长”,三者之间缺乏相互约束,“团长”无法保障商品的质量。尤其是生鲜产品,特别是冻品,运输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不当,都可能影响商品质量。但如果每件商品的包装都能打上二维码,让消费者扫码溯源,这不仅可以保障该商品在每个环节的安全性,也能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感,让人更放心。即使出现问题,也可以查询出在哪个环节,从而进行追责。
专家监管到位才能让市民受益
广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说,社区团购属于新业态、新经济,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目前团购平台的低价策略不能认为一定是恶意的。姚华认为,生鲜市场规模巨大,门槛又比较低,而人们的需求多种多样,有人喜欢选择标准化模式的净菜,有人喜欢去菜市购买,“只要竞争是良性的,就能给老百姓带来便利和实惠”。
“随着资本涌入,社区团购刚开始可能会采取‘烧钱’的低价策略培育市场,培养用户的习惯。”姚华说,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回归理性。比如当年的滴滴,刚进入市场时也采取过低价策略,当时就有人担心滴滴会取代巡游出租车。可是,发展到现在,有人习惯选择滴滴,有人喜欢的士,两者是共生关系。
姚华认为,对于社区团购,只要监管到位,市民就会多一种选择。因此,大家应该积极拥抱,顺应历史潮流。
新闻推荐
贴装饰是花灯制作的一个细致步骤,黎达正在将彩纸剪成流苏装饰花灯●开栏语今年春节期间,南宁市将通过多种渠道,组织开展...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