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
据南国早报客户端报道,在南宁市,某品牌电动车销售企业在不同路段设置多个洗车场,为前来的各种品牌电动车提供免费洗车服务。该企业此举已延续7年,耗资累计达百万元之多。
在我们的生活中,免费服务其实不少。比如很多互联网企业提供的上网搜索信息、使用各类软件等服务。
归根到底,服务也是有成本的,你获得免费服务,其实是别人替你买了单。拿互联网企业来说,其可以借免费服务获取“用户的注意力”,从而引来广告商。而南宁此家企业,在“广告”方面则反其道而行之,“打广告也要花钱,我们把打广告的钱直接回馈给消费者”。但两者免费之举“既利他又利己”的实质,是差不多的。
所以有网友提出,“买的没有卖的精”,对免费洗车服务没必要加以肯定。这样的观点,涉及我们需要厘清的一个问题:我们该欢迎怎样的免费服务?
有些免费服务比较“高大上”,比如一些商家做慈善,每年向生活困难家庭提供若干大米、食用油等,甚至还采取匿名的方式进行操作。这种服务体现了商家的社会责任感,确实能为相关人群排忧解难,对此外界应该欢迎。
有些免费服务则比较“现实”,上述提供免费洗车的企业就是如此。可以预见的是,其免费的做法可以换来用户的好口碑,进而获取人传人的广告效应,为自身发展打下长远的基础。这类情况,商家用真金白银“买”客人的认可,你情我愿、双方共赢,外界也应该支持。
而有些免费服务,却是挂羊头卖狗肉。比如许多地方的“老人免费听讲座”,先给老人洗脑,随后连吓带蒙,为的是让老人“自愿”掏出不菲的资金购买其产品或服务。
更有一些免费服务,需要引起人们乃至政府职能部门高度警惕。前段时间,国内不少互联网巨头进军社区团购,掀起“卖菜大战”。针对这一情况,有媒体勾勒了其行动路线图——先用免费或者低价把卖菜小贩的生计夺走,在小区地盘完全被其占领、居民买菜离不开其之后,垄断的商家“回报”用户的便会是高价菜。
提供服务总要付出成本,判断一项服务是否真正免费,看看最终是谁在买单,便见分晓。作为老百姓,欢不欢迎、接不接受某一项免费服务,可以按自己意愿做出选择;而监管部门则需要履行好肩上之责,仔细甄别免费服务有无“水分”,对打法律擦边球的应做好劝导、纠偏,对践踏法律红线的须予以坚决打击。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吕海锋)“我们参与新一代新冠病毒检测技术研发,实现完全的自主创新研究。目前,正在抓紧建设试剂生产车间,不...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