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南宁 今日武鸣 今日隆安 今日马山 今日上林 今日宾阳 今日横县
地方网 > 广西 > 南宁市 > 今日南宁 > 正文

桥梁建设者夏华良忆述50多年前邕江大桥设计建设的点滴往事 犹记激情燃烧岁月 邕江之上架飞虹 本报记者廖欣 通讯员 刘如萍 张维鹏

来源:南宁晚报 2021-06-07 04:47   https://www.yybnet.net/

?夏华良(右一)在邕江大桥开工典礼上?(受访者供图)

?夏华良老人时常到邕江大桥走走看看,回忆大桥的建设历程 (受访者供图)

?邕江大桥建成后成为邕江两岸千家万户重要的出行通道?本报记者 宋延康 摄

横跨邕江两岸,静静地为南宁市民交通出行服务逾半个世纪的邕江大桥,承载着巨大的车流人流,生生不息地传递着这座城市的脉动。它的建成通车结束了千百年来邕江两岸只能依靠轮渡和舟楫运送的历史,同时也见证了一代交通人的青春奋斗史,记录着广西交通发展历程。近日,广西交通设计院原院长夏华良向记者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初邕江大桥桥址选址、桥型的选择和设计,再到大桥施工的全过程,娓娓道来那一桩桩一件件让他毕生难忘的往事。

难忘建设历程 耄耋老人细数往事

邕江是西江水系郁江的南宁河段别称,是南宁市的母亲河。邕江大桥飞架于清波邕江之上,大桥全长414.60米。1964年至今,邕江大桥陪伴了南宁市民50余载,夏华良也从“小夏”变成了“夏老”,曾经满头的青丝已经华发丛生,但当年邕江大桥建设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

“如今我已到耄耋之年,常常坐公交车去江边观看大桥,当年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仍然难以忘怀。”夏华良老人说,每当回到邕江大桥,看着桥面井然有序、川流不息的车流,他的思绪又回到了大桥建设时的场景,向记者细数起邕江大桥的“前世今生”:1960年1月6日,邕江大桥开工建设,南岸滩地上第6号墩沉井基础开挖。1961年11月,因三年困难时期,大桥停建。随着国民经济形势好转,大桥在1963年3月复工。1964年7月15日,大桥开放通车;9月28日,大桥落成典礼举行。

“亲身参与、见证邕江大桥的建设过程,是我毕生难忘的回忆。”夏华良老人感慨道,风风雨雨几十载,如今,这座党和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因地制宜、团结协作建立起来的邕江大桥屹立在南宁这座美丽的城市上,成了联通大桥两岸千家万户的出行通道。

精心设计桥型 通宵达旦人工绘图

1956年,夏华良从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毕业后,奔赴南疆,加入广西交通厅公路测设队。

在邕江大桥修建前,邕江两岸只能依靠船只往返,耗时费力。更便捷地往返邕江两岸,成为了群众的期盼。1959年,根据自治区党委指示,相关部门开始组建邕江大桥设计工作队伍。

邕江大桥当时如何选择建桥位置?夏华良告诉记者,邕江大桥是公路和城市混合桥梁,又以城市建设为主,服务于城市交通车流,因此桥址必须密切配合城市发展,减少现有建筑物的拆迁。根据城市规划,自治区把桥址选定在南宁市中心轴线上,对两岸交通线路和城市发展建设来说极为合理。建成后,一直是连接江北与江南最为方便、快捷的过江大桥。

因时间紧、任务重,在大桥桥型设计上,参阅了外地桥梁的相关资料。由于当时设备缺乏,设计图纸都是人工绘图,设计人员经常通宵达旦地用三角板、丁字尺、曲线板等工具绘制设计图纸,十几台手摇计算器常常把整个教室闹得呱呱响。在上海同济大学师生的协作下,半年后,他们完成了大桥箱型梁的全套设计图纸,为紧张的施工期争取了时间。

而在技术标准方面,设计荷载为汽18级计算,拖80吨验算。桥面宽度方面,总宽定为24米,其中车行道18米,为双向3车道;人行道各3米,这样的设计不仅满足了当时混合交通的需要,也能容纳如今大为增长的车流量。

干劲足迎难上 圆南宁人“大桥梦”

大桥的设计历程复杂而紧凑,施工过程同样面临各种难题。夏华良老人回忆道,在那个机械化水平不高的年代,大桥施工队伍的设备十分简陋,仅有几辆汽车、少量抽水机以及几台拌和机和卷扬机,大多数时候需要依靠人力施工建设。

为抢抓施工进度,施工队伍实行四班人马三班倒,昼夜不停地作业,条件差、时间紧、任务重,但大家依旧干劲冲天,迎难而上,只为圆南宁人的“大桥梦”。犹记得大兵团人工开挖桥台时,作业人员手握十字镐、锄头、铲子、泥箕、扁担……依靠肩扛人挑、人力推车完成工作,高峰时段达1700多人同时作业,全桥劳动力近60万工日。

在夏华良老人的记忆中,大桥施工最困难的阶段是在2、3号墩深水沉井基础施工时,水深达12米以上。他们从上海基础公司聘请师傅,采用了沉井浮运方案,费尽了心思,下到入土18米的设计高程,确保了施工质量。

大桥建设者夜以继日辛勤奋战,这座让南宁市民翘首企盼的大桥终于在1964年正式建成通车。

自邕江大桥建成通车以后,有越来越多的跨江桥梁串联起邕江南北,为城市交通助力加速。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广西交通人将继续团结奋进在“修路、架桥、治河、建港”的新征途上,为实现交通强国贡献广西力量。

新闻推荐

南宁将实施重大赛事“熔断机制”确保安全 国际龙舟赛、国际马拉松线下赛继续办,全年计划举办赛事400场次以上

本报南宁讯(记者/徐哲)记者从6月4日举行的2021年南宁市全民建身工作媒体吹风会上获悉,去年因疫情暂停的南宁国际龙舟赛和南...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桥梁建设者夏华良忆述50多年前邕江大桥设计建设的点滴往事 犹记激情燃烧岁月 邕江之上架飞虹 本报记者廖欣 通讯员 刘如萍 张维鹏)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