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越来越干净整洁,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学校、医院配套越来越完善,满足片区群众需求;建设广西土地改革历史博物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近年来,特别是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江南区紧贴群众的现实需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日前,记者跟随“永远跟党走”南宁市党史学习教育大型主题采访团走进江南区,感受发生在这里的点滴变化。
村容村貌大提升
行走在江南区福建园街道亭子村以及江南街道新屋村,采访团一行总能看到柏油路平坦笔直、小巷整洁干净、车辆停放整齐划一、垃圾桶摆放有序……生活的环境从曾经“脏乱差”到如今的“白富美”,生活在这里的陆娇感慨万分,她在亭子村里经营小卖部,此前,城中村道路狭窄,车辆乱停放导致道路拥堵,影响了不少生意,如今,车辆有序停放,道路畅通,陆娇坦言生意都好了许多。
为了抓好城中村及背街小巷专项整治提升,江南区针对全城区16个城中村(含城郊接合部)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同时,将新屋村、淡村和南乡村及其周边背街小巷作为示范点打造。由此,新屋村“常态化+大整治”破解卫生难题等模式得到市创城办肯定和推广,新屋村先后接待云南昆明市和青秀区等区内外30多个观摩团实地观摩调研。
新学校医院相继建成
位于江南区贵和路25号的富乐小学贵和校区(原沙井小学钱建项目)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可容纳约1080名学生就读。“学校就在小区旁边,极大地方便了孩子和家长。”家长张女士说。自该项目提出之初起,江南区就将其列入城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并成立了专门工作队。
近年来,江南区从教育着手,着力缓解学龄少年儿童“入园难”“上学难”问题,建成江南区第三、第四幼儿园并投入使用,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720个。
“看病难”“就医难”也是群众急盼解决的问题之一。近日,记者在江南区人民医院二期工程项目看到,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江南区人民医院执行院长谢丽圣介绍,该项目预计明年初建成投入使用,满足沙井片区居民需求。
用红色资源谋发展
广西省土改工作团第二团团部驻地旧址位于江南区江西镇锦江村麻子畲坡,这里绿树掩映,远离喧嚣,只有旧居以及展馆里陈列的老物件见证过这里轰轰烈烈开展过的土地改革运动。今年6月29日,广西土地改革历史博物馆正式建成并举行开馆仪式,免费向社会开放。
近年来,江南区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乡村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好红色故事,规划设计以扬美古镇为中心的多条精品乡村生态旅游线路,同步打造了一批红色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其中,广西土地改革历史博物馆是今年江南区重点打造的红色教育基地。自开馆以来,每天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络绎不绝。借助这一资源,江南区还将打造麻子畲坡“美丽南方·文化名人旧居博物馆”,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2021年中国—东盟国际环保展开幕 引领低碳经济 助力绿色发展
本报南宁讯(记者/谭卓雯)9月10日,2021年中国—东盟国际环保展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会由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