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售报摊,不买也可以来看报 本报记者 刘增璇 摄
街坊邻里来买报纸主动投币
本报记者 刘增璇 摄
■本报记者 赵敏 实习生 林飞
一张长1.2米左右的小木桌,一个透明的塑料收银箱,一块写着“报刊零售 自觉投币 伶俐文明 谢谢合作”字样的红布,便组成了一个小小的“无人售报摊”。难得的是,设立在青秀区伶俐镇的这个报摊半年多来,每天营业额上百元,顾客自觉投币,从未发生过钱被偷的事情。昨日,网友@BH-117被这样一个报刊亭感动,认为这个“无人售报摊”和广西多地的“无人菜市”一样,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珍贵的诚信,也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买报纸顾客自觉投币
昨日下午,在伶俐镇一栋居民楼前,记者找到了这家无人售报摊,它由一张长1.2米左右的小木桌组成,一小块红色的绸布上写着:报刊零售 自觉投币 伶俐文明 谢谢合作。这个简易的“无人售报摊”摆了各种报纸,还放着一个透明的钱箱,箱里面的钱一目了然,唯独不见摊主的踪影。
此时,街坊黄大姐正好来这里买报纸,往小箱子里投了1元钱后与记者聊了起来。今年40多岁的黄大姐每天都来这里买报纸。她说她是经营铝合金生意的,平时喜欢看报纸获取信息,“大家都讲究诚信,报刊亭老板信得过我们,我们当然要自觉给钱”。淡女士在小镇卖轮胎,她说大家也不会贪这一元几角的便宜,都很自觉,“无人售报摊”不仅给镇上提供阅读方便,更重要的是体现了邻里之间的和谐,是大家相互信任的表现。
店主坚信贵在诚信
不久,一名男子来到“无人售报摊”前,整理桌上的报纸。原来,他就是售报摊的主人龙兴添,他今年48岁。从2001年开始,龙兴添背着蛇皮袋走村串户卖报纸,后来他在街上租门面卖书和报纸,但因为还得忙着给订户送报,一个人忙不过来,想着更方便居民,就尝试设立这样一个无人售报摊。
4月10日,龙兴添在镇上摆放一张小木桌,放上各种报纸和小钱箱。“如果你拿起了报纸没给钱,那你也没资格看这份报纸了。”龙兴添告诉记者,他卖报纸这么多年,发现喜欢看报纸的人素质也不一样。出于对街坊邻居的信任,他相信看报纸的街坊都是讲诚信的人。
“开业”半年报摊未短款
“你担心过卖报钱会少吗?”当记者问龙兴添是否有过这样的担忧时,他自信地说,这无人售报摊“开业”半年多以来,每天的营业款从来没有少过一分钱。有人曾建议龙兴添更换一个能上锁的木制钱箱,以免被人看见里面放着钱,但他想到既然设了无人售报摊,就要信任顾客。随后,龙兴添说了一个小插曲。在刚开始的时候,曾经有个调皮的三年级小男孩从小钱箱拿走了两元钱去买零食吃,但街坊邻里知道这事之后,主动将钱放回去了,其他的孩子都明白了,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正因如此,龙兴添几天前在原来的标语上加了一句“伶俐文明”,因为他从无人售报摊上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
■网友被感动发微博
“南宁伶俐镇‘无人售报摊\’折射无价诚信”。昨日,新浪微博网友@BH-117发帖称,在南宁伶俐镇有个“无人售报摊”,摊前不见摊主身影,摊位招牌上写道“自觉投币 伶俐文明”等字样。这个“无人售报摊”和广西多地的“无人菜市”一样,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珍贵的诚信,也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网友@小飞飞56:诚信值千金,买卖凭良心,赞!
网友@雨儿:确实,一个信字难能可贵,更可贵的是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最友好和谐的一面!
■盘点南宁无人售菜摊点
南宁市大学东路89号宿舍区,居民自行投币买菜,这个无人菜市已经存在约20年。
横县百合镇罗凤村,这里的无人菜市已有百年历史,受其影响邻村也开始效仿实行无人售菜。
上林县西燕镇覃浪村,一位村民在摆好菜后外出做农活。覃浪村的无人菜市已经存在10多年。
(网友BH-117提供线索,请与本报热线5530111联系,以便支付线索提供奖 )
新闻推荐
2013上林澄泰葵花文化旅游节开幕 数百亩葵花娇艳绽放邀你来赏
游客在花海中照相本报记者蒋爱云摄本报讯(记者蒋爱云)美丽的田园风光、风味独特的乡村美食、妙趣横生的田间竞技活动,让游客吃得过瘾、玩得尽兴。昨日,2013上林澄泰葵花文化旅游节在澄泰乡下金庄风景...
上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上林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