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新闻 武鸣新闻 隆安新闻 马山新闻 上林新闻 宾阳新闻 横县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南宁市 > 上林新闻 > 正文

让八桂冬田“遍地金” ——广西推进冬菜、冬粮、冬肥“三冬”农业纪实

来源:广西日报 2013-12-04 18:0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袁 琳 本报通讯员 贺亮军

从11月到明年4月初的4个多月时间,是收完晚稻与准备种植早稻的“空档期”,这个时期的田地被称为“冬闲田”。

在我国北方,冬闲田不能耕种作物。而广西温光资源丰富,这时候正是发展冬季农业的大忙季节。放眼望去,我区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有驾驶拖拉机辛勤劳作的农民和躬身指导的农业技术员,菜、果、粮生机勃勃。

“到11月21日,全区已经完成冬菜、冬粮、冬肥等秋冬种面积2065.8万亩,是今年计划任务1877万亩的1.1倍多。”自治区农业厅一位负责人介绍。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并鼓励、扶持发展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经营。通过发展冬菜、冬粮、冬肥“三冬”农业,合理叠加利用冬闲田,广西各地形成冬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1冬菜 全国最大“冬菜园”

“别小看这小番茄,一亩能收4000到5000公斤,亩收入上万元不成问题。”11月22日,田阳县那满镇农民老王正在水田里护理番茄。收完晚稻后的水田,正好可以种一季冬菜,来年老王还可接着种水稻。

冬季无闲田、村里无闲人,广西的冬季农业资源优势,经过合理开发,正变成生产力。目前,广西年人均蔬菜产量500多公斤。

到11月21日,广西秋冬菜面积已经达到1102万亩。业内人士预计,2013年全区秋冬菜面积达1400万亩以上,全年蔬菜总产量2400万吨以上,比上年增长1.8%;产值有望突破500亿元,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标。

据了解,广西南菜北运有着生产和运输成本低的明显优势。以海南为例,人工、租地费用高,每公斤樱桃番茄生产成本比广西高0.2元;海南将产品运到北方,运距比广西远600至800公里,再加每车2000元的海运费,每公斤运费高0.3元。两项合计,每公斤蔬菜成本增加0.5元。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自治区农业厅积极构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平台,有力推进外向型农业发展。目前,广西已是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最大的“冬菜园”和港澳地区的“后菜园”,每年北运秋冬菜800多万吨,约占全区秋冬菜总产的70%,极大丰富了华北、长三角、珠三角及港澳市民的“菜篮子”。

“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让最适宜种菜的地方种好菜。”自治区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说,近年,自治区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我区先后制定36项蔬菜生产和种子生产地方标准。2013年,中央和自治区下拨40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秋冬菜标准园生产。目前,广西基本形成了右江河谷和湘桂通道的秋冬菜、沿海夏秋反季节菜、中心城市菜篮子、桂中桂东南丘陵山区、桂西北高山特色无公害蔬菜、创汇蔬菜、食用菌等六大商品菜生产优势区,有6个市蔬菜播种面积超100万亩,26个县超20万亩。

2冬粮 土豆增粮又增收

11月4日,崇左市江州区蒙井村广西格霖农业有限公司基地。翻土、下种……4台大型马铃薯种植机,在3000亩连片的耕地里纵横驰骋。

“一台机器每天可种10多亩,采用机械种地一亩地至少能节约成本500元。”公司总经理李日裕告诉记者。

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为格霖公司打开了一片天地。“面积越大越不愁销,规模化+订单农业+反季节优势=不愁销。”李日裕说,他今年仅在江州区就种植了近5000亩马铃薯,都采取订单农业的方式与大型加工企业合作。他认为,只有规模大,才有机会与国际国内顶尖的马铃薯加工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并能保障保底收购价格在2元/公斤以上。加上冬种马铃薯具有反季节的优势,避开了北方薯的正面冲击,如此一来想亏本都难。

据了解,在全国范围内,冬闲田地能种植马铃薯的地方只有5至6个省区,发展潜力巨大。自治区农业厅一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去冬今春广西马铃薯一般产量在1500公斤/亩左右,高的达到3100公斤/亩。地头收购价在2元/公斤以上,高的甚至达到了3元/公斤。农民种一亩马铃薯获纯利至少2000元以上。

马铃薯成为广西农民冬季增收的“金元宝”。据介绍,今年全区计划发展冬种马铃薯100万亩以上,促进农民增收20亿元以上。

马铃薯是全球继水稻、小麦、玉米后第四大主要粮食作物。据了解,马铃薯能够为人体提供全面的营养成分,其所含丰富的钙、磷、铁、硫胺素等,几乎兼有粮食、果蔬里所有营养成分,被誉为人类的“第二面包”。2009年,我国按5比1的折算率,正式把马铃薯纳入粮食作物的统计范畴。新兴发展起来的马铃薯产业,对促进我区增粮增收功不可没,广西近5年来,仅马铃薯一项就新增粮食70万吨。

目前,全球马铃薯有1000多个品种。在西方发达国家,马铃薯有专门品种专门用途,利用现代科技可以延长马铃薯的产业链,马铃薯全粉加工为压缩饼干、高档面包,工业可做变性淀粉,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石油、化工、医疗、钢铁制造等行业。

3冬肥 绿肥种出满眼春

“油菜花不但能带动旅游,而且是很好的绿肥,我们种一亩油菜,能得旅游和作物增产两份收入。”上林县西燕镇米江庄正在种油菜的几位农民告诉记者,他们村庄种了500多亩油菜,每年2、3月份,怒放的油菜花金灿灿,吸引着近10万人次游客前来观光。过了3月的旅游旺季,直接把油菜翻耕就是上等的绿肥,能少用化肥、疏松土质,还能提高水稻产量,在米江庄用油菜作绿肥的田里种植水稻,平均亩产比普通田高30公斤左右。

据统计,到11月21日,全区冬种绿肥种植面积240万亩,今年目标要完成300万亩以上。目前,广西已建立1000亩连片示范点121个,建立500亩以上连片示范点52个。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广西把推广冬种绿肥作为开发冬季农业的重头戏,把绿肥生产技术列入“美丽广西·清洁田园”科学用肥技术、休闲农业和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和自治区投入2110多万元支持绿肥种植。

自治区农业厅土肥专家黄朝富介绍,种植一亩绿肥,平均节约化肥投入60元,可增产稻谷30公斤左右,亩节支增收达120元左右。目前,我区已基本形成桂北、桂东北、桂西北和桂中部分县市以红花草、茹菜为主,桂西、桂西南和桂东南以苕子、红花草、油菜为主的绿肥生产格局。

新闻推荐

“乡村春晚”合我们口味

本报记者韦继川本报通讯员韦东路“黄云美导演的‘春晚\’合我们老百姓的口味,过瘾呢。”2月10日,记者到上林县三里镇覃味庄采访时,村民一提到她就赞不绝口。大年初三,夜幕降临时,覃味庄的老老少少及附...

上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上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让八桂冬田“遍地金” ——广西推进冬菜、冬粮、冬肥“三冬”农业纪实)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