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水稻育秧季节。连日来,南丹县月里镇巴峨村毛寨屯的富硒水稻种植户们忙着翻耕秧田,为今年富硒稻谷丰收夯实基础。和他们一样忙碌的,还有广西中科群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东香。他每天都穿梭在田间地头,指导稻农浸种催芽、田间播种等,为种植户的增收致富“把脉问诊”。
黄东香是南丹县的一名退伍军人。1969年,年满18岁的黄东香响应祖国的号召,积极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在部队的大熔炉里,黄东香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他当过班长、带过兵,还入了党,立过功。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74年,23岁的黄东香光荣退伍。在接下来的40多年里,他凭借着一股敢想、敢干、带头干的闯劲,扎根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书写了一名退伍军人到企业家的蜕变传奇。近年来,他先后荣获“全区粮食生产先进个人”“河池市优秀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南丹县优秀共产党员”“南丹县百名岗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返乡创业变矿老板
南丹县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锑、锌、金、银、铜、铁、铟、钨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重要产地之一。上世纪90年代,该县有色金属资源开采业兴盛一时。1993年,黄东香瞄准时机,经多方筹资,承包了该县一家选矿厂的生产经营权,但因为采选技术难题,在建厂之初效益并不好。为扭转局面,黄东香重金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先进工艺设备,并狠抓企业管理。在他的精心经营下,厂里营业额逐年增加,并扭亏为盈,他赚到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
长期的矿业发展导致南丹的矿产资源逐步减少,矿产生意并不如之前好做。1997年,积累了许多矿业生意经验并有了一定经济实力后的黄东香,先后转战南宁上林县、桂林兴安县等地区开采矿产。但好景不长,由于种种原因,黄东香在上林、兴安等地投资近千万元的矿山几乎全部亏空。在严峻的形势面前,黄东香和许多矿主、民营企业家一样,都意识到,转型势在必行。
“绿色”转型闯新路
“矿产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所以我也常常想着要转型,而搞农业虽然前期投入很大,但后期效益可观。”聊起转型的话题,黄东香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2009年,黄东香组织成立南丹县群源农林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以研发富硒有机健康营养农产品和开发立体生态农业、林下中药材种植及初加工为主。为进一步扩大规模,2012年,他又投资2000万元,注册成立了广西中科群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黄东香告诉笔者,在军营的历练,使他对绿色有着特殊的情怀。同时,自己是一个农村人,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始终想着,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带动更多人共同致富,而家乡的农业资源优势正好为他提供了一个施展身手的舞台。
把富硒米做成大产业
近年来,随着绿色消费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开始青睐于绿色食品、纯天然食品,特别是富硒大米、富硒水果等富硒农产品,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黄东香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并把目光投向了富硒农业开发。黄东香说:“如今,食用安全无污染、高品质的食品,已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共识和追求,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及其制成品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追捧,将是未来的消费热点。”
万事开头难,创业更是如此。富硒水稻应该在哪里种?需要哪些栽培技术?……一系列问题摆在了黄东香面前。但军人出身的黄东香,骨子里有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他多次远赴北京找项目,请教专家,将采集好的谷物样品送到农业部谷物检测中心进行检测认证,并邀请中科院、中国高新技术协会以及广西富硒农产品协会的专家到南丹实地考察指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综合检测,黄东香送检的谷物样品34项指标全部达到有机农产品标准。同时,经专家现场考证,认为南丹县境内的土壤富含硒元素,光照充足,而农民耕作有使用生态农家肥的习惯,发展富硒生态农业前景广阔。于是,黄东香抓住南丹县这一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优势,踏上了富硒生态水稻产业发展的征程。
为破解生产技术难题,黄东香与中科院签订了长期技术合作协议,聘请了3位中科院博士,长期提供富硒农产品开发技术指导。
2011年,黄东香在月里镇巴峨村毛寨屯创建300亩有机富硒水稻生产基地,当年生产有机富硒大米180吨。2015年,富硒水稻扩种到5000多亩,产值达2570多万元。当年,该基地被中国富硒农业技术创新联盟定为“中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
在黄东香的带动下,南丹县富硒水稻的种植规模由原来的一个村发展到现在的50个村,并辐射到金城江、巴马、东兰等地。如今,产自南丹县境内的“溪谷源记”富硒大米,远销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巴峨村由此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殊荣;黄东香和广西中科群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也分别收获了“全区种粮大户”和“中国营养产业百强企业”荣誉称号。
“自己富了不算富,还要带领乡亲们一起富。”这是黄东香常说的一句话。据了解,为保障粮农的经济效益,黄东香免费为农户送种子、送肥料,并按高出市场价0.8元/公斤的价格,对农户的富硒稻谷进行收购。截至去年底,共有523户农户与其签订富硒水稻种植合同,种植面积达3537亩,产值达1437万元,产量达1068吨。农户每亩增收550元。
荒山上种出“绿色银行”
在南丹县六寨镇龙腰村,成片的油茶林郁郁葱葱,十分显眼。在油茶树林间,村民们还种植有天冬。荒山变绿的背后,离不开黄东香的辛勤付出。
一次偶然的机会,黄东香从该县林业局获悉,油茶开发前景可观、潜力巨大。在农村长大的黄东香深知,油茶是南丹广大农民重要的经济林木,但传统油茶产量低,经济效益不大。于是,打造优质高产油茶种植示范基地的想法,在黄东香脑海里日渐清晰。2012年,他在六寨镇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种植优质高产油茶。为带动广大农户参与,黄东香采取由公司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分散种植的模式,使村民打消顾虑,积极参与到油茶产业发展中来。
据统计,2012年以来,广西中科群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共带动南丹县29个村136个屯557户农户种植油茶1.5万亩,并与319户农户签订林下种植天冬合同14355亩,扶持种子600公斤,目前,已种植林下天冬3504亩。
从退伍到成功创业,黄东香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艰辛创业路。回忆过去,黄东香最忘不了的还是当兵的岁月。他说:“当兵锻造了我坚韧和吃苦耐劳的性格。也正是有了这段经历,才让我在困境面前没有退缩。”
谈到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时,黄东香坚定地说:“我要把有机生态农业做强做大,把产业链延长,让更多的家庭吃上放心、好吃、吃得起的农产品。同时,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进来,实现企业与农户共赢。”
新闻推荐
新华社南宁11月7日专电(向志强孙晓梅)日前,广西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一起21年前发生的灭门惨案的凶手黎某执行死刑。1994年4月17日,广西上林县发生一起灭门惨案,一名丧偶妇女及其3个年幼孩子被人...
上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上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