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品荣在照料瘫痪的家婆。
喂饭、喂药、擦洗、翻身、按摩……11年前,丈夫突然中风,失去了知觉,经检查是脑血栓,从此瘫痪在床。11年来,妻子一直细心照顾着他,不离不弃。2013年,家婆又得了脑血栓,瘫痪在床,仍然是这位贤惠的女人,毅然坚强面对。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顶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压力,痴情地守护着瘫痪的丈夫,悉心照料着家婆,用柔弱的身躯硬是撑起了一个家,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相濡以沫的人间真情。
她,就是武鸣县城厢镇灵水社区育才路13号居民廖品荣。
“顶梁柱”塌
她照样要把家撑起
都说男人是家的“顶梁柱”,女人是半边天。但是,在廖品荣家里,从11年前那场变故开始,她就是家里全部的“天”了。
11年前的2月14日,廖品荣的丈夫郑忠汉突发脑溢血被送进医院抢救。家里仅存余的800元钱被她交给医院作住院费定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就傻了,好久才回过神来,脑子里不断想,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以后生活该怎么办?”廖品荣回忆说。
那时,廖品荣感觉天快要塌了。1998年,廖品荣下岗之后都是靠打零工来补贴家用,刚步入社会的儿子也是靠打散工挣伙食费,丈夫所在的公司也一直在改制中,效益很不好。3万元的治疗费该怎样筹?
“阿品,我这里有2000元,先拿去!这是我们街道邻居大伙的心意。”廖品荣回到家,邻居马上过来把钱递到了她手中。原来,廖品荣一向对人慷慨,邻里关系很好。当知道郑忠汉病倒医疗费有困难的情况后,周围邻居、亲朋好友、单位同事纷纷伸出了热情的援手。
在大伙的帮助下,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郑忠汉的病情基本稳定了,得以出院回家继续康复治疗。医生告诉她:“如果护理得好,康复训练做得好,将来你的丈夫还是能站起来、走路……”
廖品荣记下了医生的话,开始了艰难生活。打工、做饭、洗衣……繁重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她瘦弱的双肩上。每天早上6:00左右,廖品荣就已起床,她帮丈夫解手;烧好热水帮丈夫擦脸、擦身;煮好米糊喂丈夫;丈夫吃饱了,她又用棉布涂白开水帮丈夫漱口,洗牙齿、舌头。之后,她还要戴上手套给丈夫掏便。有时候,丈夫的尿液、便液把裤子、床单弄脏了,廖品荣还要换洗。每天,间隔不超过两个小时,她就给丈夫翻身、按摩一次。天气暖和了,廖品荣就背丈夫下楼,抱他坐上轮椅,然后推他到户外做康复训练……11年来,廖品荣从未睡过一个整觉。为让丈夫睡得安稳,廖品荣每晚至少需起床5次,帮助丈夫转身、按摩。为了让丈夫“分心”,每次干活回来,她会把在外面听到的趣事讲给丈夫听。要是谁家有旧报纸,她也赶紧想法借来放在床头,让丈夫一人在家无聊时可以读书看报。家中的大事小情,廖品荣都征求丈夫的意见,让他感觉自己仍是家中的“顶梁柱”。
看着妻子忙碌操劳,丈夫心里愧疚憋屈得难受,常暗自流泪,就是说不出来。细心的她观察到了丈夫的异常情绪,就对他说:“有你在,我们才是个家,再苦再难我们都能够熬过去!”
苦日子也就这样慢慢地熬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奇迹发生了,在廖品荣多年的精心照顾下,丈夫能拄着拐杖蹒跚行动了。每当天晴的时候,廖品荣总扶着老伴到屋外街道上转转、晒晒太阳。
谈到妻子,郑忠汉哽咽地说:“我有一个好妻子,没有她,我活不到今天,我母亲也活不到今天。”
雪上加霜
她就是不灭的炉火
2013年农历“三月三”,是壮族喜庆的节日,又一个晴天霹雳传来,廖品荣81岁的家婆因为脑溢血也被送入医院抢救。
15年前,廖品荣刚下岗的时候,养父就曾因脑淤血全瘫,自己和丈夫把他接到家里悉心服侍两年多,老人因医治无效安然去世。没过两年,2003年丈夫也因患病全瘫,才刚刚康复好转,2008年丈夫的小姑又患心血管疾病,半瘫在家,由廖品荣和家婆、家姐一起照顾。如今家婆又住院,这对廖品荣来说真是雪上加霜,屋漏偏逢连夜雨。
“接连的打击让我痛不欲生,当时真想一死了之。但想到丈夫,想到孩子,想到这个家,我还是挺过来了。”廖品荣说。邻居都心疼地说:“阿品,你人这么好,怎么命就那么苦?”
家姐对廖品荣说:“哥哥也能自理一点了。我来照顾妹妹,就辛苦你多多费心照顾老妈吧。”为了照顾好家里两个病人,廖品荣二话没说,辞掉在城厢镇中心校(现在改名为民族中学)清洁工的工作,在家专职照顾丈夫和家婆。
家姐来探望老母亲。看见弟弟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异味,很是吃惊。一进到屋里,躺在病榻上的老母亲就说:“我这个媳妇好,我什么时候死都知足了。我就心疼她照顾我儿子那么多年,现在还得天天帮我端屎端尿。”原来每次帮家婆拉屎,廖品荣得把她抱起来搁在自己的腿上,戴好手套用手把屎抠出来。现在廖品荣已经是58岁的老妇,力气已经不如十年前,在抱起家婆时常常感到力气不足。可是帮家婆拉屎很脏很臭,廖品荣宁愿自己多吃苦,也不愿意让别人帮忙。
60多岁的邻居欧女士说:“这么多年,照顾丈夫又要照料家婆,不容易啊!我没听阿品骂过家婆,不管再苦再累,她都没有向家婆发脾气。难得呀!”对此,廖品荣只是说:“我把家婆当自己的亲妈看。”
历尽艰辛
阳光总在风雨后
这十几年来,廖品荣虽然经历了太多磨难,但她同时也感受到许多人间温情。
廖品荣的一言一行,给了儿子郑瑜做了好榜样。丈夫生病瘫痪在床那么多年,慢慢长大的郑瑜也渐渐能够帮上忙了。郑瑜是个很能够体贴父母、奶奶的孩子,看着妈妈这样辛苦,他放学回家就帮妈妈照料爸爸,能够扶爸爸到卫生间大小便,喂爸爸吃饭,妈妈能够做的活他几乎都能做好。在奶奶生病住院的一个多月里,正赶上郑瑜在家复习考建筑监理资格证的紧张时段,可郑瑜每晚都能挤出时间赶到医院,与妈妈一同守护老奶奶到天亮。如今,郑瑜也考取了资格证,去建筑工地打工资历又提升一个档次。作为母亲,廖品荣心里感到莫大的欣慰。
了解到廖品荣家遇到的困难,县残联和相关部门给予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县残联不仅送来了轮椅,还在她家里的卫生间、楼道上安装了专用扶手,这些都让廖品荣有了战胜生活困难的信心,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也经常串门,嘘寒问暖,需要用钱的时候,主动借给;遇到难题的时候,一起出谋献策;廖品荣家婆刚从医院回到家疗养的那一段时间,邻居的几个老人一起轮流过来帮廖品荣给家婆翻身、穿衣。家婆用的尿不湿也是好心人在网上淘到的……
政府、社区、街道、邻居……很多的好心人给予的关心和帮助,让饱经生活风雨的廖品荣感受到了春天阳光般的温暖。
新闻推荐
宁武镇粮所附近垃圾池外垃圾丢得到处都是。近日,本报开设了“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曝光台,对各城(县)区和开发区整改不彻底的巷道、村屯进行监督报道,以督促整改,巩固成果。3月5日,本报记者...
武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鸣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