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家刺绣新作《马上有福》。
传统“福”字马年生肖刺绣图案。
陆兰珍姐妹讨论刺绣新作《马上有福》。
本报记者 蒋林林 通讯员 方海仕/文 蒋林林/图
走进武鸣县陆家三姐妹的纳福彩绣手工坊,浓浓的民族风情迎面袭来,眼前琳琅满目的刺绣作品,让记者萌生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绚丽的民族服饰、吉祥的壁挂图案、玲珑的绣球饰品……其中几幅以“马上有福”为主题的刺绣品,牢牢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马年到了,这是我二妹独创的刺绣花样‘马上有福\’。”大姐陆兰珍热情地向记者解说,“马上有福”既是壮家人对繁荣社会的歌颂,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说起壮家人的民族传统刺绣,陆兰珍满脸洋溢着自豪,“我12岁就开始跟随母亲学习刺绣。”中年经商,虽然“荒废”了一段时间,但陆兰珍最终还是重新拾起了这门手艺,2012年11月,三姐妹开了这家刺绣作坊,“算起来,我从事刺绣时间也有20多年了。”
一直生活在农村的二姐陆兰春,比大姐陆兰珍从事刺绣的时间更久,她已经有30多年的“刺绣史”。“以前主要是做些小孩的背带、新人的枕套等用品,为家庭增添喜庆。”那时姐妹们做刺绣都是“单打独斗”,赚点钱补贴家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绣一件小孩的背带要一个多星期,只能赚两三元钱。”
随着时代的进步,背带、枕套这类实用的“俗物”,已经满足不了富裕起来的人们对精神文明的渴求,壮家人的刺绣作品,凭借高雅的艺术形象,渗透到上流社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以前我们都是用手工刺绣,现在开始使用缝纫机了。”小妹陆兰花手中的布料在缝纫针下灵巧地炫舞,吊针、平针、套针——错杂灵巧的针法,流淌出绚丽的图案,闪耀着壮家女性的智慧。
除了制作工艺提升,“松鹤延年”等壮家刺绣壁挂、心形生肖挂件等艺术品随之出现——从作品图案、材质面料、刺绣种类等方面,壮家人的民族刺绣实现了质的飞跃,三姐妹手中的壮家刺绣,也从过去为农家喜庆“添喜”到今日为幸福生活“增彩”。“你看,这些民族服饰都融合了壮家刺绣工艺。”陆兰珍认为,刺绣作品融入人民生活,只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小小缩影。
在陆家三姐妹的刺绣作坊展览室里,挂满了猪、猴、狗、牛等生肖图案的刺绣壁挂样品。“以前我们的生肖刺绣图案大致相似,基本是在‘福\’字里面绣上生肖。”陆兰珍解释说,马年到来之际,二姐陆兰春创作了“马上有福”,把“福”字绣到马背之上,非常应景。人们对文化艺术品的需求,激励着传统的壮家刺绣工艺不断“改版升级”。
手捧“马上有福”的刺绣壁挂,陆兰春解释说:“骏马周边的图案都是民族传统吉祥图案,有宝扇、宝剑、葫芦、荷花……这些都是八仙们的宝贝。”八仙的宝贝萦绕着奔腾的骏马,金灿灿的“福”字格外显眼。“马上有福”的刺绣作品一经推出就深受欢迎,“有些人一下子就要三五幅,这个春节我们都忙不过来。”看着三姐妹淳朴幸福的笑脸,记者深刻体会到,八仙宝物不但寓意着锦绣梦想,而且是壮家人幸福生活的现实感受。
新闻推荐
应聘者在向就业指导专家咨询。 王秋香摄培训现场。沙龙活动结束后,参与者互留联系方式,以备咨询。昨日上午, 2014年南宁春季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在南宁人才市场拉开帷幕。...
武鸣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武鸣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