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博交流美丽校园心得 ——“乡村最美青少年”潘荟全
■本报记者 潘国武 文/图
12月12日,武鸣县锣圩镇中心学校放学后,校园广播传来中英语广播的声音。播音员潘荟全是学校的“环保小卫士”,她的每门学科成绩在整个年级里始终保持第一。潘荟全说,用心真心把事情做好,就会有回报。
16岁的潘荟全是该校九年级学生,同时是班长。每天早上6时许,她准时起床带领同学做早操;放学回家后,她帮爸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放学的空隙里,潘荟全还抓紧时间收集广播资料,坚持做到广播内容不重复。
“家务活如搞清洁卫生什么的,她都弄得井井有条。”潘荟全的爸爸潘知宗说,女儿明年就要中考了,他担心她休息不够,耽误学习。她回答,只有把家里搞得清洁干净,住得才会开心舒畅。
据学校常务副校长班仕儒介绍,潘荟全通过板报等途径宣传“美丽乡村”,经常帮助值日同学做好清洁区卫生工作。看见别人乱丢垃圾,她主动上前清理……同学深受感染,纷纷加入“美丽校园”活动中来:潘荟全的宿舍因此多次摘走“文明”荣誉;潘荟全所在的班组,也多次获得县、市“文明班级”。
周六和周日是学校放假时间,潘荟全经常组织同学种树、修剪学校花带,到街道清理卫生……潘荟全开有个人微博和博客,经常与同学交流“美丽校园”心得、一起探讨学习。
潘荟全拥戴不少“荣誉”:年级“学习之星”,多次被评为武鸣县、南宁市“三好学生”。尽管学习有点忙,潘荟全说尽量抽时间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可以强身健体、锻炼自己。潘荟全坚信,只要大家从我做起,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成为绿色的殿堂。
筹款硬化道路铺设排水沟 ——“乡村最美基层干部”吴香妹
■本报记者 潘国武 文/图
“心驻村屯,身接地气,密切干群关系是抓好‘清洁乡村\’活动的关键。”这是武鸣县太平镇林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吴香妹日记本里的一句心得。她用行动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林渌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了太平镇的标杆。
林渌村有16个自然屯17个村民小组2816人。刚开展“清洁乡村”活动时,群众缺乏理解,参与率比较低。吴香妹就利用远程教育、悬挂标语和文艺晚会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清洁乡村、人人有责”的理念。
在连续用6个月的时间逐屯清理垃圾过程中,她经常拿着钳子跟在钩机后面捡散落的垃圾。这个行动,很快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清洁乡村”活动中总共清运垃圾345余车865余吨。
吴香妹在村规民约中规定:农户每周用一天时间做好自家周边保洁工作,保洁员每月双号对屯的公路主巷道、公共场所进行保洁,清运工逢月单号清运垃圾池里的垃圾填埋。
吴香妹用真实行动践行工作日记中的话:她创新开展保洁员管理模式,对6名优秀保洁员进行表彰。县镇召开的各种会议,她尽可能地邀请保洁员列席旁听,并优先让保洁员参加各种科技培训等,增进保洁员的使命感。
假期期间,吴香妹带领学生到村屯清理道路两旁的垃圾、杂草杂物等。在不定期对辖区卫生环境的检查和评比中,共评出8户农户的自家周边环境达到四星级,18户达到三星级,形成人人知晓、户户参与的良好局面。
在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中,吴香妹采取“上级部门支持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形式,筹近10万元建1座小型焚烧炉和26座垃圾池等,统一为保洁员配备了服装、钳子、扫把等保洁工具。
“庆堆屯和板幕屯的4个点共2300米道路硬化,还有535米排水沟的铺设,是吴香妹筹款修建。”林渌村4队村民李红梅说,吴香妹争取到140多万元,对下岜屯的休闲广场和道路硬化等项目建设,“如今,乡村环境不比城里差……”
为“清洁乡村”退休了也闲不住 ——“乡村最美村民”陈桂莲
■本报记者 潘国武 文/图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茶叶公司7队退休职工陈桂莲,退休后本该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可是,只要一有空,她就提着扫把和垃圾铲到路上走走。自从投入“清洁乡村”活动之后,家园变得清洁美丽了,她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
挂在陈桂莲家门口左侧墙上的“环境卫生示范户”匾牌,特别显眼,那是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今年9月颁发的。地板上,房间的各种家具与其摆设,还有房前屋后的环境,真实印证墙上的匾牌不是虚名。
“陈桂莲4年前退休回家,生活又有保障。”茶叶公司7队村民骆建华说,刚开始见陈桂莲到村道扫垃圾,又脏又臭,大家都觉得她自讨苦吃。2013年6月,骆建华从门外走过,无意听见陈桂莲跟儿媳妇的对话,从而改变了他的看法。
陈桂莲今年54岁,儿子儿媳在外面工作,家里有孙子需要照顾。儿子和儿媳妇都担心她体弱吃不消。陈桂莲说:“搞清洁卫生不过只是动动手脚而已。进出村子,如果看到整个村庄都清洁干净,心情肯定很舒畅。”
一些村民爱随地丢烟头纸屑,她就过去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下雨过后,泥巴被冲到路上来,她去打扫。
据7队队长杨美金介绍,在陈桂莲的影响下,村民自发行动起来,看到哪里有落叶或路面弄脏了,都主动去打扫,小区周边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宽。因此,7队先后获得南宁市“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百佳屯、“南宁卫生村”等称号。
新闻推荐
“熊猫侠”献血 小“熊猫”获救 如今“熊猫血”需求越来越大,手术用血更为紧张,望更多“熊猫血”爱心人士积极献血
6名“熊猫血”血型者献血,黄彦棋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本报记者 阮晓莹摄■本报记者阮晓莹 10个月大的黄彦棋,来自武鸣县太平镇文坛村二队,一生下来就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12月15日要...
武鸣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武鸣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