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超光 姜木兰 文/图
4月9日17时许,一辆满载马铃薯的货车缓缓驶入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大院。集团员工闻讯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前去认购预订的马铃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增收梦惹出烦恼丝
原来,武鸣县府城镇福良村35万公斤马铃薯滞销的消息,经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所辖的《当代生活报》于3月28日报道后,又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转播,一时间引起全国范围的极大关注。
种植户麦佳义说,他的遭遇披露出去后,每天“电话接到发烫”,最多的一天电话超过300个,天南地北都有。但因为马铃薯的个头确实太小,商家上门检视后给的价钱都不高。“不少买家给出的价每斤才两三毛钱,比我们付给收薯工的钱还低,不如不收。由于急着归还村民土地种田,所以只要亏得不是太多,能卖的都尽量出手了。”
4月8日上午,记者在田头看到,一台收薯机正在突突地翻地,十多名农民跟在后面弯着腰收捡马铃薯装袋。原来种下的300多亩马铃薯已抢收得差不多了。“目前还有七八十亩左右,今明两天要抢收完。”麦佳义说,“由于收获太迟,加上清明节又放了3天假请不到人工,前两天又下了一场雨,很多马铃薯已烂在地里。”
不远处的堆放点,一袋袋分装好的马铃薯堆积如山。据麦佳义估算,目前待销的还有5万多公斤。
双重因素导致亏损
麦佳义所在的武鸣县府城镇福良村,每年稻谷收割后耕田都是闲着的。去年,国家将马铃薯列入主粮后,他觉得种植马铃薯应该有赚头,便租用本村连片的330亩冬闲田开种。从租地、购种到人工护理,投入成本近70万元。他估算:如无意外,亩产可达1500公斤,每公斤可卖2元钱,亩可收3000元,扣除成本后亩利润1000元不成问题。
但问题还是来了。今年3月中旬收获马铃薯的时候,他却找不到合适的买家,人家不是不愿收购就是给的价太低。麦佳义不甘心,一边继续找买家一边耗着不收获,转眼到了3月底,没人买也只得采收了。
“这属于个案。”武鸣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麦佳义种马铃薯的事他们早就知道,种植期间也几次前往指导。“武鸣县去年冬种马铃薯的农户不少,全部有赚无亏。我们去他的田间看了几次,就是担心他会亏本。”
麦佳义为何会亏本?首先是主观因素——种植时间太迟。马铃薯的最佳种植时间是秋收后10月份,而麦佳义迟至12月份。“本来拿地就拿迟了,加上去年11月份罕见地下了十几天雨,而阴雨天是无法播种马铃薯的。”武鸣县农业局相关人士说,马铃薯在春节前后上市都会卖得好价钱,一旦种植迟了,成熟、上市时间就推迟,错过了好行情。其次是客观因素——今年的暖冬气候。暖冬导致北方种植的马铃薯不仅产量高、价格低,而且提前上市冲击了南方市场。
爱心接力众人施援
连日来,尽管麦佳义每天心焦如焚,但总有让他心暖的事情。宽慰他的电话来自四面八方,都是陌生人打来的。还有不少人开着私家车到田头,一袋袋地装车,丢下钱就走。他说,这些爱心人士让他在困境中备感温暖。“今年亏了就算了,我一定好好吸取教训,多向农业专家讨教,争取来年有个好收成,不负好心人的期望。”
获悉麦佳义的窘境后,自4月7日晚开始,广西日报、南国早报的几位编辑记者,分别在各自的网络社交圈发布向他伸出援手的呼请,引来上百人“围观”,从而热情参加团购。下单团购者从编辑、记者,延伸到社区、学校……不少热心网友还发布了土豆的各种烹饪方式,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
“10斤土豆也不花几个钱,能帮就帮一把。”有下单者如是表示。
5公斤、10公斤、15公斤……最多的下单者要了95公斤!当载着马铃薯的货车在广西日报大院卸货时,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一位老总刚好经过,他当即表示:“我也认购20斤!”仅仅一天时间,大家尽力而为,聚沙成塔,认购爱心马铃薯的总量已超过1000公斤。
麦佳义知晓这一消息后表示,他一定牢记媒体人及各界爱心人士的深情厚谊,并负责将马铃薯运送上门,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场景。
新闻推荐
本报武鸣讯(记者/曾永联通讯员/张华勇)由于部分镇圩存在“脏乱差”问题,日前武鸣县被南宁市电视问政节目曝光。为此,6月初以来,该县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突击整治行动,彻底扭转镇圩市场及周边环境“五乱”...
武鸣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鸣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