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新闻 武鸣新闻 隆安新闻 马山新闻 上林新闻 宾阳新闻 横县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南宁市 > 武鸣新闻 > 正文

南宁“扫黄打非”工作开创新格局

来源:南宁日报 2015-10-10 09:16   https://www.yybnet.net/

2015年南宁市举办“扫黄打非”文艺汇演。武鸣县陆斡镇“扫黄打非”办组织开展文化市场检查。邕宁区组织开展“扫黄打非”板报宣传进校园巡展活动。横县百合镇“扫黄打非”流动宣传车上街宣传。北湖街道办万秀村综治网格管理站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扫黄打非”工作共同推进。

(本版图片由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提供)

4月3日,广西新闻出版广电局督导组到南宁督导调研“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

4月17日,自治区和南宁市联合在金湖广场举行2015年全国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依法公开销毁5万余件侵权盗版制品及非法出版物。这是广西2015年全国侵权盗版制品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的14个分会场之一,此次广西共公开销毁94.8万件侵权盗版和非法出版物。

5月5日,万秀村涉黄摊点被查处,当场缴获940G淫秽影片。

5月10日,广西100家网络媒体向全国同行发出“净化网络环境 传递正能量倡议”,南宁市“扫黄打非”办、与会网站负责人签订了《2015年“扫黄打非·净网”专项行动责任书》。

6月1日,“2015年南宁市‘扫黄打非\’进校园系列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南宁市第五十四中学举行,市“扫黄打非”办、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号召全市各中小学校、中小学生积极加入“绿书签”签名活动,现场发放“扫黄打非·护苗2015”行动绿书签500余张,500多名学生郑重地在“拒绝侵权盗版,打造书香校园”倡议书上签名。

8月19日、20日,“2015年南宁市扫黄打非文艺汇演”在南宁市民歌湖畔举行,15支参赛队伍带来小品、快板书、歌舞等节目,表演内容紧扣“扫黄打非”主题,为现场观众生动地阐释了“扫黄打非”的重要意义。

……

这些重要的节点,见证了南宁市“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的进展和成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南宁不仅以宣传教育作为“扫黄打非”工作的基础,而且夯实基层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保持高压态势,纵向遏制侵权盗版以及非法出版物传播,横向完善“扫黄打非”工作机制,全面建成覆盖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学校、企业、旅游景区的“扫黄打非”工作机构,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网格管理模式,开辟南宁“扫黄打非”工作的新局面。

布网 全面推动“扫黄打非”进基层

今年3月以来,南宁市“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在全国“扫黄打非”办、自治区“扫黄打非”办的关心指导下扎实、火热地推进: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南宁市各县(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南宁市“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部署,组织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迅速、有力地推动“扫黄打非”进基层各项工作开展。

首先确认工作目标,通过进乡镇、进街道、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旅游景区,成立乡镇、村等两级“扫黄打非”工作机构;推进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网格化管理,量化、细化工作标准,使基层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参与度,营造健康、文明的文化环境,努力实现“十无”目标,即:无淫秽色情出版物、无非法出版物、无侵权盗版制品、无有害信息网络传播、无地下印刷窝点、无出版物游商地摊、无非法营业性演出、无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无“黑网吧”、无“黑娱乐场所”。

同时明确主要任务。一是以“十个有”的标准建立基层“扫黄打非”工作机构。按照有机构、有办公室、有牌子、有专兼职人员、有工作职责、有工作制度、有宣传专栏、有举报电话、有工作台账、有工作经费等“十个有”标准,在全市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和有条件的学校、企业、旅游景区内挂牌成立“扫黄打非”工作机构,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体系。二是推进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网格化管理。依托现有的社会治安综治治理机构,增加网格文化管理员,完善“一长五员”的网格管理队伍,即每个行政村(社区)网格设立一个工作站,配备网格长、网格文化管理员、网格警员、网格工商管理员、网格信息员、网格义务监督员,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三是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制度。根据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相关法律法规和任务要求,制定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和学校、企业、旅游景区等“扫黄打非”基层组织的宣传教育、巡查报告、联防协作、例会研究、业务学习、举报奖励和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四是以“十个一”的方式开展“扫黄打非”宣传工作。即按照开辟一个宣传栏、制作一套宣传挂图、设立一个图书专柜、设定一个宣传日、开展一次板报比赛、举办一台文艺演出、拍摄制作一部宣传片、创建一个公众微信号、开设一个网站专栏、建立一个流动宣传站等“十个一”的方式,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开展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宣传教育活动。

此外,明确工作步骤。一是部署动员阶段。市、县(区)、乡镇(街道办)分别召开“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动员“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二是试点建设阶段。各县(区)指导基层组织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并选择基础条件好、有亮点特色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学校、企业、旅游景区,重点打造一批“扫黄打非”基层示范点。三是全面实施阶段。按照“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的总体任务要求,全面推进各乡镇、街道办、行政村、社区和有条件的学校、企业、旅游景区挂牌成立“扫黄打非”办公室(工作站),全面落实“扫黄打非”网格化管理,广泛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教育活动。四是检查验收阶段。市“扫黄打非”办、市文明办、市综治办组织对各县(区)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进行检查评估、总结验收。

结网 夯实基层建设强化工作保障

今年3月26日,南宁市召开2015年全市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暨“扫黄打非”进基层动员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市“扫黄打非”工作小组组长吕洁同志动员部署“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4至6月期间,先后3次组织召开全市“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推进会议,分析、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推动“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扎实开展。

为强化对全市各县(区)“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的量化考评,市“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共同研究,明确将“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纳入年度“扫黄打非”考评、综治(平安)建设考评。市、县(区)“扫黄打非”工作小组还共同签订了“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责任状,量化考评指标,明确问责办法。同时,市“扫黄打非”办、市文明办、市综治办还加强对“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的事中指导检查、事后考评验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不打折扣。

“扫黄打非”意在营造健康有序的文化环境,净化社会风气,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市政府高度重视“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在年度预算之外,追加“扫黄打非”进基层专项经费85万元。各县(区)政府也根据各自承担的“扫黄打非”进基层任务,分别追加了专项经费。据统计,全市各级政府为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共追加专项经费270多万元。各级“扫黄打非”办精心谋划、严谨开支专项经费,切实做到足额落实、专款专用。

统一规范工作牌匾,统一配备办公设备,统一规范工作台账。据了解,市、县(区)“扫黄打非”办统一制作了“扫黄打非”办公室(工作站)的门匾129块,以及《“扫黄打非”办公室(工作站)工作职责》《巡查工作制度》《成员单位例会制度》《业务学习制度》等工作制度牌10240块,并指导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学校、企业、旅游景区等“扫黄打非”办公室(工作站)悬挂上墙、照章执行。同时,为帮助乡镇(街道)、农村(社区)新成立的“扫黄打非”办公室(工作站)购置电脑、打印机、法律法规汇编等办公用品和学习资料。各县(区)“扫黄打非”办统一发放“扫黄打非”工作资料盒,统一印制“扫黄打非”台账记录本等,使基层工作人员迅速、规范地开展工作。

经过各级政府的努力,南宁市实现“扫黄打非”工作全覆盖,在全市129个乡镇(街道)挂牌成立了“扫黄打非”办公室,在1754个行政村(社区)、194所学校、41家企业、17个旅游景区挂牌成立了“扫黄打非”工作站,进一步夯实了基层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基础。

南宁市实现了网格化四级管理新模式,即在全市每个行政村(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工作室增设1名网格文化管理员,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同步开展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形成了市、县(区)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大队)为主,乡镇(街道)、农村(社区)以“扫黄打非”办公室(工作站)和综治网格管理队伍为辅的四级管理模式。通过“扫黄打非”网格化管理,有效及时地对基层文化市场、“扫黄打非”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精准打击。

撒网 “扫黄打非”成效显著

宣传教育是“扫黄打非”工作的基础,南宁市通过制作宣传板报,举行专题文艺演出,实施普法宣传,如宣传进校园、基层、道德讲堂等活动,成功构筑绿色屏障。一连串数字凸显南宁“扫黄打非”宣传工作成效:

全市各级“扫黄打非”办及相关成员单位共制作宣传板报200余块,在城市广场、乡镇街道、学校等场所公开展示,并开展了一系列普法宣传、咨询等活动。

市、县(区)、乡镇(街道)等三级“扫黄打非”创作宣传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的歌曲、舞蹈、相声、小品等文艺节目52个,专场演出20余场,观看群众2万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全市各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学校、企业、景区“扫黄打非”办(工作站)都开辟出1个“扫黄打非”宣传栏,并统一张贴自治区“扫黄打非”办印发的宣传海报和各自制作的宣传板报。同时,市“扫黄打非”办组织制作了一组以法律法规知识、本地案例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海报、宣传手册,并印制5万张分发给各基层“扫黄打非”办、“扫黄打非”工作站粘贴、悬挂;青秀区、西乡塘区、兴宁区“扫黄打非”办自行印制《“扫黄打非”宣传手册》并广泛发放、宣传;各县(区)“扫黄打非”办结合文艺汇演、板报展、宣传日等活动的开展,向群众发放“扫黄打非”宣传手册、宣传资料50000余册(份)。

6月,南宁市、县(区)“扫黄打非”办走进45所中小学校开展“扫黄打非”进校园系列宣传活动,为广大师生讲解侵权盗版和非法出版物的鉴别知识,得到了老师、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活动期间,发放“绿书签”5000张。

西乡塘区“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将宣传工作纳入城区“道德讲堂”,全年共安排了2场“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管理的专题讲座,进一步创新了“扫黄打非”宣传的方式,取得良好成效。

同时,南宁市还依法治理文化市场,坚决打击非法出版活动,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随着南宁市“扫黄打非”进基层不断深入,“扫黄打非”工作不断向全市每个角落延伸,工作机制优势不断凸显,成果频显。如宾阳县“扫黄打非”办组织开展“扫黄打非·净网2015”专项行动,社区“扫黄打非”网格员协助执法部门收缴非法安装使用的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隆安县城厢镇“扫黄打非”办联合开展“扫黄打非·清源2015”专项行动,查处取缔一批聚集在乡镇上无证经营的出版物摊点,收缴“***”资料及各类非法出版物1147册;江南区江西镇“扫黄打非”办联合开展“扫黄打非·清源2015”专项行动,当次行动共取缔“黑网吧”2家、无证经营出版物摊点2个、销售非法“***”资料流动摊点4个,收缴电脑32台、盗版音像制品4234张、书籍737册、淫秽色情音像制品121张、“***”资料142册……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根据基层“扫黄打非”工作机构提供的线索,南宁市“扫黄打非”各级各有关部门共查办“扫黄打非”案件34起,取缔无证经营的游商摊点28个,收缴各类非法出版、侵权盗版制品33285件。

本报记者莫俊

新闻推荐

严打侵财犯罪力保一方平安

本报记者 朱新韬通讯员杨海 今年以来,隆安县公安局顺应民意,主动作为,多措并举,重拳出击,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治安问题,通过加大对侵财类犯罪工作的打击力度,把工作成效更多地体现在提高群众安...

武鸣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武鸣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南宁“扫黄打非”工作开创新格局)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