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莲桂看望前小叔子一家。 (市文明办供图)
她,在儿子的心里,是最好的老师;在前婆婆的眼里,不是女儿胜似女儿;在前小叔子的口中,得到了“没有大嫂,就没有我的今天”的评价……
她是74岁的武鸣区城厢镇第一小学退休女教师梁莲桂。梁莲桂于2006年、2008年、2010年3次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而她只是说:“我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知道她的人都说: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今年7月,梁莲桂荣登“中国好人榜”获评孝老爱亲好人。几十年来,她默默地做着认为该做的事情,用柔弱的肩膀支撑起家庭、用爱心温暖着亲人、用行动诠释着孝道。
1 赡养婆婆 不是女儿胜似女儿
梁莲桂与前婆婆的关系,比许多母女还要好。
在与现任丈夫相识前,梁莲桂曾有过一个幸福的家庭。25岁时她与原武鸣县城厢镇第一小学老师李泽喜结为伉俪,然而婚后没多久李泽喜便去世,留下体弱多病的母亲和在读初中的弟弟。为了照顾这个家,梁莲桂决定找一个可靠的男人成家,一起照顾前夫一家。原武鸣县电影公司职工廖合珠愿与梁莲桂结为连理,梁莲桂很感动,两人结婚了。从1968年起,梁莲桂、廖合珠一起承担起照顾前婆婆的重任。老人家长年患病,梁莲桂每个月大部分工资都花在老人身上,带她到医院治病,患了近十年的病终于治愈。逢年过节,梁莲桂都去看望老人,给老人买水果、营养品、衣服,给老人钱用,老人家里有什么事她都管。从那时起,老人逢人便称赞:“小梁不是女儿胜似女儿。”
梁莲桂三十年如一日地服侍前婆婆,直到1998年老人85岁时去世。
2 接济小叔 永远是好大嫂
梁莲桂还是前小叔子李荣喜眼中的好大嫂。
梁莲桂与廖合珠婚后生育了3个儿女,加上她的母亲,一家六口的生活全靠两人的工资支撑。即使这样,梁莲桂还是放心不下前夫的弟弟。梁莲桂想,无论如何也要接济李荣喜读完初中,“他才十几岁,爸爸和哥哥就去世了,母亲又病倒,可以说是无依无靠,我不帮他,还有谁能帮他呢。”
在梁莲桂的帮助下,李荣喜完成了初中学业,当上了村里的电工。然而,李荣喜在一次野外作业的意外事故中受了重伤,从电线杆上摔下导致脑震荡,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从此他的手软弱无力,连夹菜盛饭都需他人帮忙。
梁莲桂又开始了接济李荣喜的生活。她为李荣喜医病操劳,又从亲戚、同事那里借了一笔钱在村里为他开了家小卖店,“给他开家店,一来可以补贴家用,二来也让他有事可做。”梁莲桂说。
如今有了4个孙子的李荣喜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他心中,没有大嫂就没有今天。“我一辈子都还不完大嫂对我们家的恩情。”他说。
3 照顾母亲 日复一日无怨言
梁莲桂、廖合珠一直对母亲照顾周到,如今梁莲桂也年逾七十,依然没有放弃照顾母亲。“我母亲前半生吃了不少苦,一个人把我拉扯大,供我上学,母亲这一辈子真不容易。”梁莲桂每天服侍母亲起床、更衣、洗漱,给母亲做饭,陪母亲看看电视、聊天。
老人年龄大了,不时有些小毛病,受凉容易感冒,情绪容易低落。梁莲桂对老人的照顾越发细心,母亲食欲好时,她就鼓励母亲多吃;母亲容易穿错衣服,她就亲自为老人安排好穿衣戴帽之事;母亲摔倒,她为了方便照顾,干脆在晚上与母亲同睡,以便在夜里给老人翻身、按摩、喝水喝药……
老人一直活到106岁才去世。梁莲桂说:“我们生育3个孩子,都是我母亲帮带大的,子女孝敬老人是应该的。”
4 教育子女 一言一行影响后代
从事教育的梁莲桂,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个道理。孩子从小到大,她没有过多的唠叨,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着他。
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廖波小小年纪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多年来,梁莲桂不仅要赡养婆婆,还要照顾母亲。而看在眼里的廖波,从小就成为梁莲桂身旁一名出色的“助手”。给外婆端菜端饭、扶老人走路这些日常家务事,小廖波不在话下,就连讲故事、陪老人这些细心活,小廖波也能胜任。
如今在外地工作的廖波时常给父母打电话,天冷了就嘱咐父母添衣加裳,“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我要把我妈妈的精神接替下去。”廖波说。
新闻推荐
超重车压垮“45岁”老桥 事发国道210线武鸣至都安段 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发国道210线武鸣至都安段 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