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国央行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等因素影响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两天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普遍关注。不少国际金融人士表示,国际市场对此不应过度反应。
美国FTN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洛认为 ,人民币汇率波动适当修正估值无可指责。
然而,国际上也有人煞有介事地说,人民币对外贬值有“点燃货币战新战火的风险”。
此种鼓噪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它完全无视市场来龙去脉,脱离中国经济基本面。自2010年以来,在全球其他货币对美元普遍贬值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反而升值了10%。
一般而言,所谓“货币战”是指,为应对危机,多国竞相贬值本币汇率,以便保护外汇储备或促进出口。“宣战”方需先做两件事:一是放任本国货币长期对外贬值;二是开启流动性闸门,推动廉价商品出口。而这显然不是正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前行的中国政府希望做的。
人们应当看到,市场上并不存在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客观基础。
数据显示,受美元汇率攀升以及日元、欧元、韩元等普遍大跌影响,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升值了2.95%。本轮人民币汇率下跌充其量是一种“补跌”,反映了报价制度完善之后,人民币中间价更趋近市场,让“无形之手”更多发挥效用。
此外,当前中国经济仍保持7%的较高增速,经常项目长期保持顺差,外汇储备充裕,财政状况良好, 金融体系稳健,人民币国际化加速,这些都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正是有了上述基础,人民币中间价下跌才没有引起周边国家恐慌。据报道,日本、韩国、印尼等国货币当局官员均已公开表示,不认为人民币汇率适度下跌会引发“货币战”。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自去年中期以来,人民币相对于中国贸易伙伴的货币升值了18%以上,人民币汇率这点下行还远到不了使该地区国家担忧本国贸易竞争优势受损的程度。 除了不具备参与“货币战”的客观基础,中国货币当局主观上也没有动机放任人民币汇率持续大跌,因为这与中国改革方向、国家利益和信誉背道而驰。
如今,某些国家有人把炒作人民币汇率当成拉取选票的噱头、哗众取宠的话题或市场投机的策略,试图从污名化、政治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当中渔利。世人对他们的种种“心理战”做法倒应该保持警惕。
(据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新闻推荐
8月以来,A股市场持续宽幅震荡格局,不少股市资金陆续转战货基 、债基等低风险品种。广发集利基金经理代宇表示,预计2015年下半年经济依旧低迷,通缩风险仍在,经济基本面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