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忠言)博士
本周,因担忧美联储加息,银行股杀跌,A股连跌4天。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上证综指、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分别收出了4.84% 、 4.31% 、 2.44% 、 2.99% 、 3.83% 、4.04%、3.67%的周阴线,上证指数还瞬间跌破了2500点。
根据高层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要建立市场化、法制化的资本市场,金融部门要加紧行动”的指示,周四,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副主任刘国强,主持部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机构、信托公司、基金公司负责人召开座谈会,与会代表认为,资本市场改革已经形成了高度共识,即将进入实施阶段,将加快推进。
那么,面对市场风险已得到充分释放的A股市场,市场更在乎形成的是哪些共识?
1、A股处于深度下跌之中从2015年6月至本周五,三年半来A股的跌幅是:上证50从4772—2306点,跌51.67%;沪深300从5891—3029点,跌48.58%;中证5000从11616—4231点,跌63.57%;上证综指从5178—2516点,跌51.4%;深成指从18211—7337点,跌59.73%;中小板指从18437—7434点,跌59.67%;创业板指从4037—1270点,跌58.54%。
单从今年以来各大指数的跌幅来看,就已大大超过了国际成熟股市的“有效跌破20%即进入熊市”的标准。
在我看来,市场各方只有坦承A股已处于深度下跌之中,才会增强对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A股已具备长期投资价值金融委会议认为:“当前资本市场风险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已经具备长期投资价值”。这与10月份的金融委会议指出的“市场风险和泡沫已基本出清”的观点是一致的,是管理层对A股首次作出了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判断。
按我的理解,所谓“风险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是指前期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已经在一系列稳定市场的政策下,得到了一定的舒缓。
“已经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是指当前上证综指、沪深300、上证50的估值,已经降到了12倍、10倍、8倍市盈率,仅相当于美国股市一半的估值,成为全球股市的估值洼地。
从中长期的观点看,10月19日形成的2449点底部,既可视为政策底,也可视为与市场底相近,人们在这一线投资A股,机会明显大于风险。
3、市场加快融资与长期资金供给不匹配这是参加此次座谈会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对《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述的。
言下之意,中国股市历史上的“熊长牛短”,乃至当前又陷入深度下跌的根本原因,是在缺乏长期资金的情况下,扩容过快,融资功能发挥过度,再加上数倍于新股首发融资规模的大小非,在上市1—3年后大量的减持,便导致市场供大于求,股价不断创新低。可见,供求严重失衡是A股持续低迷的最根本原因。
因此,在长期资金入市没有得到明显的改观前,新股扩容和融资当大幅放缓,虽未必要作出停发新股的决定,但推出科创板的时机一定要把握好,扩容的节奏应当适度!( 下转5版)
新闻推荐
■健中观潮■应健中还有几个交易日,2018年的收盘钟声就要敲响。股市走到如今,在最后几个交易日中,跌不到哪儿也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