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岚山讯(通讯员 郁奇麟)仲冬时节,寒意肃杀。机器和抢抓工期的施工队伍,穿行在厦门路,12月的岚山区钢铁配套产业园区一片火热景象,一座座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截至11月份,岚山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94个,实际到位资金44.34亿元。
从“蓄势积能”到“发力超越”,岚山坚持提升高度,把握大势,明确“黄海明珠、钢铁新城”的目标定位,聚力打造先进钢铁制造基地。
坚持领导带头抓招商抓项目,以大项目作支撑、靠大项目谋发展,山东能源、冀中能源、厦门建发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项目相继落地;坚持政策激励,培育内生动能。修订《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提高招商引资的考核比重,用活“指挥棒”,全区形成上下齐招商、人人肩上有担子的责任机制。
出台了《关于支持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列出4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推进工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健全“六个一”招商推进机制,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山钢二期、日钢5号ESP生产线、宝华新材料、冠卓海工装备等项目建设按下“快捷键”。
秉承“精准招商”工作理念,岚山坚持以创新思维提招商实效,建优质平台引要素聚集。围绕钢铁等主导产业,携手龙头企业,岚山在深化以企招商、产业链招商的基础上,放大“驻点+委托”这一岚山特色招商模式。
今年来,区驻外联络处利用前站优势,签订委托招商协议40余份,获取重要线索30余条,落实推进项目8个。“抓创新就是抓发展,得平台者得天下”,为链接长三角、京津冀经济圈,推动人才、技术、产业和信息的双向互补,岚山·上海协同创新中心、岚山·北京协同招引中心应运而生。
此外,补公共服务平台短板,壮产业发展之翼,双创服务中心、钢铁配套园区金属表面处理生态产业园、国际航贸综合服务区、临港物流产业园等平台项目加速推进。优质平台的“磁场效应”,岚山愈演愈强。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是招商引资的生命线。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创新创业的肥沃土壤,也是招大引强、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
岚山将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打造卓越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开展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和帮办代办“三大机制”,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设立多图联审中心,进一步优化并联审批流程;船的力量在帆,人的力量在心,出台容错纠错机制支持干部干事创业的实施办法,在全区范围营造实干、创新、宽容的良好氛围。
新闻推荐
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拟修订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有望入市 中国非农建设用地将不再“必须国有”,此前多地试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对冲高房价
据新华社12月23日消息,23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删去了现行土地管理法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