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互联网小贷公司的规范与发展,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表示,已计划对网络小额贷款实施差异化监管,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网络小额贷款监管制度和经营规则,将提高准入门槛,引入分级管理模式,以推动网络小额贷款从业机构扶优限劣、规范发展。
提高准入门槛 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近年来诞生的一批数字化经营的互联网小贷公司,运用移动APP、大数据风控等方式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普惠型消费信贷服务,但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痛点。跟传统小贷比,网络小贷有跨区域经营的特点。传统小贷都是以地方监管为主,经营区域性的业务、进行区域性的监管,但网络小贷不同,虽由各地监管部门批准,经营的却是全国性的业务,各地的监管标准不同,各地的执法监管的尺度也有差异。针对这一监管盲区,对网络小贷进行分级管理有助于缓解潜在风险,消除金融服务偏离实体经济的苗头,可视作金融机构供给侧改革组成部分。
在今年两会期间,有全国政协委员提案《支持发展互联网小贷公司满足普惠消费信贷需求》,针对提案中对于分级管理的建议,银保监会表示“非常赞同”并透露,在指定网络小额贷款监管制度和经营规则的过程中,已经提高了准入门槛,引入了分级管理模式,根据分级情况区分展业范围,力求推动网络小额贷款从业机构扶优限劣,规范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分级管理中,提高准入门槛其实就是扶持实力足够强的机构,扩充其营业范围;实力相对较弱的机构和劣质玩家将被剔除,可以有效地遏制浑水摸鱼现象,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从源头上净化市场环境。
银保监会还表示,将进一步研究适度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比例、金融机构与网络小额贷款从业机构合作等问题,提高小额贷款公司服务长尾人群的能力。
引导互联网金融回归本源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部分网络小贷公司存在高利放贷、非法经营等问题,潜藏较大的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从2017年底开始,监管对网络小贷进行了密集的整治工作,网络小贷行业一度降温。目前,全国网络小额贷款牌照仍处于停批状态。
网络小贷等互联网金融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为金融供给不足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长尾群体提供小额、分散的普惠金融服务,这是互联网金融长期坚守的定位。通过分级管理,网贷行业有望迎来全国统一的监管办法。互联网小贷机构进行分级管理后,能引导互联网小贷公司加强风控和经营能力。对评级较差的互联网小贷公司限制其杠杆、限制其展业范围,甚至要求其退出市场。对评级较好的互联网小贷公司给予较高的杠杆控制水平,允许其跨区域经营。通过分级管理,能够更好地控制杠杆率,避免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使网络小贷业务更加合规。监管层鼓励支持真正做普惠金融业务的网络小贷公司的发展,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回归本源。
本报记者 宁俐
新闻推荐
毛建国近期以来,多家互联网巨头对科学家给予奖励。在颁奖现场,一位获奖者代表在上台发言时,拿着话筒的手在颤抖,奖状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