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燃
对于农民来说,农村电商的一个鲜明优势,在于对接城市大市场、打开消费新市场。以农村电商为渠道,以往“藏在深山无人知”的特色农产品进入城市人的餐桌,而丰富多变的市场信息也得以“无延迟”地直达农户。正如有基层干部所言,水电路气接通实现了“设施城镇化”,农村电商实现了“线上城镇化”。也应看到,尽管农村电商方兴未艾、前景广阔,但现阶段还存在着不少短板。这突出表现在:许多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基础薄弱;县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还有待完善,有关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够健全;农民急需实用技能,但针对性强的帮扶与培训很难跟上。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电商蕴藏着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其发展实效如何,事关农民兄弟的获得感。因此,除了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向村庄延伸、推进提速降费,更应着眼于破除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多做打基础、补短板的工作,让农村电商释放更多红利、激活致富潜能。比如,推进农产品上行的供应链基础建设,完善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又如,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再如,努力解决农产品“有产无量”“有品无牌”问题,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
进一步看,因地制宜发展好农村电商,最终还在于人。观察那些成功脱贫摘帽的贫困村,既有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的勤勉工作,也有致富带头人、广大农民的艰辛奋斗。在一些地方,村庄“空心化”日趋严重,特别是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偏大,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不足,也就难以带动村民熟练应用互联网。从这个意义出发,“电商能力”也应成为基层治理者的“几把刷子”之一。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怎样因地制宜用好农村电商?怎样实现从简单卖货到创新发展?这些,有赖于基层治理者自觉提升能力素养,也需要县乡机构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提供帮扶。来源:《人民日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曹楚炜)12月5日,2020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动力煤期货专题研讨———“存量VS增量”举行。研讨会上,中国银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