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购物节又来了,各家金融机构掀起新一轮刷卡消费促销战,除了“领红包”“消费减免”“多倍积分”等刷卡“抢客”方式外,“分期业务”也成为各家银行信用卡业务拓展的必备玩法。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或许只是午餐的收费形式进行了再包装。
多家银行的信用卡推出绑定支付平台减免活动
从各银行官网、APP以及微信公众号上来看,多家银行的“双11”活动自10月20日就已开启,促销领域主要集中在“刷卡金”“秒杀”“玩转积分”“满额立减”等方面。
例如,多家银行的信用卡推出“双11”绑定支付平台减免活动,可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京东等第三方快捷渠道使用该行信用卡主卡消费。在天猫支付宝平台,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多家银行推出了绑定支付宝优惠专场“双11”红包大放送活动。
银行和电商也开展了多种合作。在拼多多上,邮储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都有优惠活动推出。在京东商城内,光大银行推出购机福利,该行信用卡持卡客户选择在京东商城(App/网页版)购买手机或手机配件部分商品,并使用京东支付-光大银行信用卡支付,即有机会享单笔订单商品应付金额“满2000元最高减100元”的优惠。
分期付款实际支出可能远超商家给予的优惠
持卡人在享受购物的乐趣时,为了缓解还款压力,很多时候不可避免地要用到信用卡分期。各大银行如今与互联网电商及汽车品牌商联手促销,推广信用卡消费或分期业务,这类活动主要体现在“领红包”“消费减免”“多倍积分”等形式上。不少银行在进行信用卡营销时,都会使用“零利率”“免息分期”等宣传语,但分期付款真能“免息”吗?
业内人士指出,不要看到“免息分期”就盲目消费,一旦消费者选择了分期付款,实际支出的费用可能远远超过商家给予的优惠。此外,信用卡分期还存在实际年化费率以及撤销分期、提前还款规定等重要信息披露不完善;提前还款一次性收取剩余的所有各期手续费,即消费者即便提前还清分期本金,也需负担剩余手续费;存在“免利息”“手续费比例不随分期期数的增长而提高”等引人误解的宣传。
近年来,有关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投诉持续增加,分期业务的投诉也不断上升。此外,银保监会10月份发布的《关于服务煤电行业正常生产和商品市场有序流通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表示,银行要依据客户还款能力合理授信,不得诱导金融消费者盲目借贷、过度超前消费;规范信用卡经营行为,严控单一客户发卡数量和授信额度,规范分期管理,不得通过诱导“过度分期”等方式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防止以卡养卡、以贷还贷,助长过度负债。
消费者办理信用卡分期业务时,应充分理解其收费标准,重点关注银行披露的折算后的实际年化费率,以了解分期业务真实成本。同时,还要特别关注时限、费用等与自身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例如,应仔细阅读涉及手续费、违约金计算等合同条款,综合自身还款能力,理性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分期业务。必要时,消费者可向银行询问确认,使用信用卡过程中注意保存证据,以备后续维权之需。
本报综合
新闻推荐
江苏银行三季报,盈利能力超预期增长。2021年1~9月,公司营业总收入467.94亿元,同比增长24.7%,归母净利润156.04亿元,同比增长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