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据央广网报道,在北京海淀区的一家快递驿站,每月至少收到100多个等待签收的空包裹——这些袋子除了拿起来很轻、很薄外,单号、收件人等信息一应俱全,与日常人们收到的快递没有差别。据了解,在电商平台,商品被搜索次数越多、购买数量越多,搜索结果中商家的排名就越靠前。因此,收到“空包件”的消费者很可能是个人信息被卖给了刷单者。
微评:店家发空包裹,可以显示订单量大,以便争取到流量,这是典型的失信经营。对于店家来说,诚实守信是底线,商品质量和服务过硬是招牌,搞“空包件”刷单最终只会自砸招牌、搞臭名声。
(职员丁慎毅)
微评:针对商家“物流刷单”蒙骗消费者,要重罚更要“拉黑”,把他们拉进失信“黑名单”。对于屡教不改者,应当记入经营者的信用档案,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及时向社会公布。市场监管部门应强化电商平台的诚信经营监管,探索建立刷单“黑名单”制度,提高曝光率,让商家知敬畏、守诚信。
(公务员张西流)
微评:“空包件”大肆横行,倒逼政府大力营造诚信受益、造假受损的电商环境,坚决治理电商行业中的弄虚作假、不正当竞争行为。可以探索与电商交易金额挂钩的税收征管机制,让刷单之类“吹牛也上税”,对于寄空包裹之类的行为,每虚构一单交易除了承担物流成本之外,还要按比例上缴相应税费,刷得越多成本越高。(时评人木须虫)
新闻推荐
川渝-粤港澳企业家合作联盟在蓉成立搭建交流平台助力五地共同发展“这是一个新的平台,这个联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