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何丰伦 李子文
2009年,我国居民的休闲生活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居民休闲生活水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我国休闲市场也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前景看好。然而,目前我国居民休闲大多是有休闲形式,无休闲实质。休闲产业市场要实现深度突围,还有多个发展瓶颈亟待突破。
逐步转型:
百姓休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成功抵御金融危机的2009年,中国百姓休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休闲方式更加多元化,从传统的旅游观光转向更具休闲内涵的体验式、文化式的休闲娱乐,从国内游逐渐将眼光转向国外,从以往的假日旅游就是“吃、住、逛”到如今的更为健康的“益智健身”休闲。
单一的观光旅游正被个性化、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所取代。不少城市居民表示,在“全民出游”的“黄金周”期间,各旅游景点游人如织的景象让他们感到难以体验到休闲度假的快乐。而一些富有意义的休闲度假方式,将科普教育、生态养生以及益智健身等元素加入其中,更受老百姓欢迎。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研究表明,今年前3个季度,我国出境旅游收入在国际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仍然保持着3%的增长。11月25日揭晓的2009中国出境游风云榜,来自出境游旅行社、航空公司、国际邮轮公司、酒店等旅游相关机构的500余人,共同肯定了2009年我国出境游行业低开高走的基本趋势。现在,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的国内旅游市场,亚太地区最大的出境游市场。我国很多居民已将旅游目的地选在了国外。
一方面是“向外”的旅游市场蒸蒸日上,另一方面则是“向内”个性化的休闲项目日益丰富。南宁市民周苏培告诉记者:“以前周末,要么就在家看电视,要么就出去逛街,或者和朋友、同事去吃宵夜。”如今,周苏培习惯将已经5岁多的小孩带回乡下,在“农家乐”的菜园里摘菜、拔草,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陶冶了情操。
前景看好:
未来休闲产业将呈滚动式发展
休闲时代的脚步正伴随着小康社会逐步走来。原因是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每年国内的法定假日时间就接近全年时间的三分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同时具备“有钱”和“有闲”两个休闲的必要条件,这足以推动我国休闲产业的大发展。
11月在我国举行的“2009休闲年会”上,国际休闲研究委员会主席伊萨瓦?莫迪等与会专家指出,休闲不只是产业发展的机遇,更为重要的是,休闲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调节社会张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日趋明显。有关研究说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就会产生休闲旅游需求。而对于我国来说,2003年已经达到了这一阶段。因此,有专家预言,未来中国包括旅游在内的更大范畴的休闲产业,“钱途”不可限量。
“中国休闲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已成为亚洲休闲产业的重心和推动力,北京奥运会是最好的例证。”国际休闲产业协会轮值主席TOMTAO今年4月在无锡举行的“国际休闲产业春季峰会”上对我国休闲产业发展前景作了充分肯定。
到2015年,我国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这意味着我国旅游产业将达万亿规模,而旅游作为休闲产业的一部分,必将带来我国休闲产业的不断发展。
深度突围:
多重发展瓶颈有待突破
尽管我国具备休闲消费能力的人群日益庞大,“有闲”的时间也很多,但距离真正的“休闲大国”依然遥远。休闲产业要深度突围,休闲产业制度完善与创新、带薪休假制度落到实处,缺一不可。
“下车看庙,上车睡觉,大人看人头,小孩看屁股。”一网友在天涯论坛上发帖讲述自己的国庆旅游体验。
对于当前我国休闲度假的现状,广西师范大学教授、旅游社会学专家陈雄章认为,我国休闲产业确实存在着功能单一、产品雷同的问题。目前休闲产业的功能主要集中于吃、住、游、玩四个方面。休闲项目共性普遍,个性阙如,存在着产品相同、相近,质量较低等一系列问题。这类产品大多在相同价位竞争,导致产业集中度过大,效益不断下滑。
目前,我国带薪休假制度远未普及,休假人数十分有限。有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政府应尽快出台更具操作性的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
“公务员带薪休假‘执行难\’,私营企业休息时间更加没有保障,这几乎成为困扰我国从‘假日大国\’走向‘休闲大国\’的第一道难题”,苏州大学博士曾凡贞表示,“只有将各种休假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劳动力的休息权,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层转变。”
(新华社南宁12月26日专电)
新闻推荐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工作委员会12月27日发布的面向2010年消费市场及流通市场的“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揭示,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继续走高。“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发布活动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