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盐边采风,回来已经几天了,我的内心还沉浸在对那两天的美好记忆里,沉浸在笮山若水古老、疑重的历史文化中。如果说百灵山是我对远方的一个梦想,那么,这次盐边之行让我领略到的物华天宝、笮山文化、民族风情,就是梦想之外的意外收获。
红宝乡是攀枝花唯一的一个苗族聚居乡,去之前,我虽然也曾多次到过盐边游玩,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盐边还居然有一个苗族乡。据说这里的苗族就是从贵州吹着葫芦笙走进了笮山若水的,数百年来,他们还是那一身装束,还是那一种语言。
红宝乡最出名的景观应该是乡政府背后的轿顶山,人们形象地称它为“奶头山”。远远的,我们在路上就看见轿顶山头,文友们纷纷下车举起照相机,捕捉造物主巧夺天工的杰作。同行的盐边文友告诉我们,旧时代里,人们不敢形象地叫它乳头山,就含蓄地称它为轿顶山。红宝乡的第二道景观是它的引水工程,被人们称为第二个“红旗渠”的黑沟岩大堰。山有多高,黑沟岩堰就有多高,苗族人说:“站在岩下往上望,头帕望落也望不到顶”。苗族儿女硬是从悬崖上吊着绳子,修通了这条引水堰,把清清的水引进了高高的苗寨。我们站在山的对面,依然能清晰地看见那条从山岩上绕过来的大堰。
苗寨的人很好客,平常他们有重大节日活动才杀狗吃,今天听说我们这一行文人要来,他们特地为我们杀了一条狗。苗家的狗肉是一道养身的名菜,在他们祖先的聚居地,就有著名的花江狗肉,他们的狗肉讲究色、香、味,加入多种中草药,一年四季吃了都不上火。
苗家人喜欢歌舞,在劳动和生活中,他们以歌舞抒发自己的感情。苗家的杨大伯在乡政府的院坝里,为我们吹奏了他们优美的胡芦笙乐曲,伴着乐曲跳起了苗家的舞蹈,有“平脚”、“三脚”、“四脚”,还有更形象的“斑鸠喝水”。热情的杨大伯不但能吹会跳,听说还会制作葫芦笙,他制作的葫芦笙音质非常好。接下来,一位美丽漂亮的苗族姑娘为我们唱起了欢歌,一打听原来她是红宝乡的副乡长,以前是一位教师,现在是盐边培养的苗族女干部。她热情、豪爽、美丽,能歌善舞,知识丰富,为我们讲解了红宝乡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
我们一行文友随后来到附近的村子。初冬的山野依然保留着秋天的成熟美,一路上我们看见路边的树上到处都挂着成熟的南瓜,柿子树上一片叶子也没有,满树的红柿子被夕阳映照得鲜红透亮。同行的普老师“经不住诱惑”,跳起来摘了一个柿子,一尝是涩的。老乡告诉我们,柿子不管看起来多红,都必须放在坛子里存放一段时间才好吃。我们一行人挽着夕阳在田间漫步,看到地里堆着一堆玉米杆,都争着跑过去靠在上面照相;我们在初冬的茶园里“装模做样”地采茶,结果文友蒙姐手中尽采的是茶花;我们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打滚,想亲近土地的芳香,文友们看见一户村民在房檐下码柴火,也爬上去帮忙……乡村生活像一幅宁静的山水画,让我们的心纵情地放飞,让我们肆意地陶醉。
红宝乡的苗家人,主要的经济收入是种植烤烟、茶叶、养蚕,当然由于土地面积少,农户养的蚕不多。她们有的人家至今仍保留着织布机,遇到农闲的季节,就织一些土布来做服装。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苗家人也很少再织土布了,年轻一点的经常穿街上买来的衣服。我们走进一户人家,家中的女主人搬出了一台古老的织布机,为我们表演了织布的过程。我们进到他们的房里,房子有些低矮,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由于他们喜欢把火塘生在堂屋中间,所以他们的房子被火烟熏得黑黑的,环境卫生还需要改善。苗家大嫂告诉我们,等到攒够了钱,她们还要修更好的房子。她们能在海拔这么高的山上耕种生存,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了,我由衷地佩服苗乡的人们。
在国胜乡有几家渔家乐,水泥路一直铺到门口。这里有山、有水、空气清新,最令人叫绝的是新坪河里的细鳞鱼,肉嫰、味鲜,而且是野生的。新坪河的水质好,出自百灵山山脉,养出来的鱼自然味美。特别是在夏天,到渔家乐休闲倍感凉爽,这里的菜全是自种的,没有施放过化学肥料,酒也是自己酿造的,想吃细鳞鱼,自己挽着裤子到河里去捉,看上那条捉那条。
对我们来说,捉鱼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看见河里到处都是鱼,任凭我们使出全身本领,在河里前俯后仰,衣服裤子都湿透了,就是抓不到一条鱼。一条条软呼呼的鱼从我们手中溜掉,我们只有尖叫和大笑,那份久别的乡土童趣,又回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五六个人中,幸亏有一个是捉鱼的高手,否则我们是吃不到自己亲手捉的鱼的。捉住了鱼,在河边支一个炉子,放上一口锅,先放一些农家的腊肉,煮一会后再放入刚杀的土鸡,加上各种佐料。炖好以后,放入细鳞鱼稍煮一会,普老师发明的“山珍河味”就上桌了,绝对的“最牛”佳肴。
晚上,生一堆篝火,我们围着火堆谈天说地,跟着老乡跳锅庄舞,农家的主人在火堆上支一个炉子,为我们烤起了土豆和鱼,烤的细鳞鱼又是另一番风味。
这里的山因为是喀斯特地貌,都很美丽。小山堡屹立在新坪河边,河谷平缓,远远望去,还真有一点桂林山水的味道。百灵山就像一位巨人,高高地矗立在视野的尽头,让我无限神往,山里该隐藏着多少我们尚未知道的秘密。被列入基尼斯纪录的“中国第一野生杜鹃花海”,该有多么的美丽、壮观,慑人心魄。听盐边文联的罗主席介绍,百灵山里有很多种名贵的草药和野生动植物,还有名贵的兰花……
国胜乡的民胜村,是傈僳族比较集中的村庄,走进傈僳人的生活,我还是第一次。
听说这里的一个中医很有名气,我们几个文友怀着好奇心,在山间小路上七弯八拐,终于见到了这位中医。她一身乡土打扮,忠厚纯朴,不带一丝商人气息。满屋子的草药散发出药香,院子里还晒着各种各样刚采回来的草药。奇怪的是她不看病,也不会把脉,只要你对她说身体什么地方不舒服、有什么症状,她就给你抓药。从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来说,她可能只占了一个“问”。但听说她的药很神奇,很多外地人都慕名前来找她抓药。傈僳人大多都认识很多草药的功能,同行的蒙姐不小心把手腕划了好长一条口,流血不止,村里的支书小丁在山坡上采了一点草药,揉了揉往伤口上一堵,马上就止血了。
傈僳人热情好客、纯朴善良,他们喜欢喝茶,每天都离不开油茶。他们的油茶是由花生、核桃、糯米、茶叶、羊油、食盐一起煎熬而成,客人来了他们首先要煮茶款待,然后杀鸡宰羊。
傈僳族女人的服饰很美、很华丽,价值一千多元,一套衣服要做一两年才能完工。她们的裙子很长,遮到脚跟,全是竖条花纹,象征她们生活的地方的山川河流。她们的衣服鲜艳亮丽、色彩缤纷,全是横着的纹路,象征她们这里纵横交错的山路。年轻女子穿上这漂亮的服饰,就像山间美丽的百灵鸟一样。
新闻推荐
米易这地方,山雄水奇,风光旖旎,素以物华天宝,地灵人杰,文化昌盛著称。在晚清和民国时期,这里的知识分子中出现了四个才子。以生年先后为序,他们是何东铭、廖坤培、彭湘篱、刘子美。何以所纂《卭巂野...